首页 云南 正文
香格里拉茶马古道博物馆 铜铃声声中的赤子之心
云南日报    05-17 10:38:53

阳光洒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斑驳的石板路上,鎏金转经筒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金龙街宏学廊10号院门前,一串铜铃随风轻响,仿佛穿越百年时光,将人们带回茶马古道的传奇岁月。这座由爱国华侨马铸材(荣坤·泽仁桑珠)故居改建的香格里拉茶马古道博物馆,正以2000余件珍贵文物,向络绎不绝的游客诉说着茶马古道的沧桑巨变与马铸材的传奇故事。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马铸材的青铜雕像,他目光坚定,似乎仍在凝望曾经奔波的茶马古道。“他半辈子都在这条商道上闯荡,即便后来定居印度,也始终心系祖国,捐资救国还开办了中华学校。”“00后”讲解员王强拿起展柜里的物件介绍,“这是马铸材先生当学徒时用的,上面的包浆记录着百年商道的温度。”旁边陈列的“铸记”商号匾额,见证了当年的商业辉煌。

墙上的文字和展柜里的展品重现了茶马古道滇藏段的艰险。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商道,从中甸县城(今香格里拉市)至拉萨往返需要半年,途中的艰险及辛劳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有藏族民歌为证:“汉地的茶是翻越九十九座山运来的,是涉过九十九条河运来的。”磨损的铜铃、打满补丁的毛毡、熏黑的铜炊具,搭配马帮翻越雪山的老照片,让人直观感受到当年马帮的艰辛。

“以前骡马要走溜索过澜沧江,稍有不慎就会人货两空。”王强指着展品说,如今游客乘坐高铁3小时就能穿越先辈们数月才能往返的险途。

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走出了传奇商人马铸材。1891年,他出生于马帮世家,15岁进入“公鹤昌”商号当学徒,未满3年便升任掌柜。1915年,他组建马帮开启滇藏贸易,将普洱茶叶运往西藏,再带回药材和印度布匹等。“这是首个输入云南迪庆的金边服饰,乡亲们至今称优质金边为‘泽仁金廊’,冠以他的名字,以作鉴别。”王强介绍。

1920年,马铸材在印度噶伦堡创建了“铸记”商号。随着商号版图扩展至加尔各答、拉萨、昆明等地,他开辟经缅甸、印度的新商道,将行程缩短三分之一。1941年,他参与筹建位于下关的康藏茶厂,当时生产品牌“尼玛松咱”(宝焰牌)藏茶,其品名一直沿用至今,见证了他为抵制外国茶叶倾销,参与创建康藏茶厂的爱国壮举。

抗战时期,马铸材组织华侨“月捐”支援祖国,力促马帮队伍从印度运输布匹、棉纱、副食、药品等大量国际援华物资,打通了印度援华物资通道。同时,主动捐款并动员其他商号,共同集资购买战机支援国家。

马铸材一生乐善好施,始终致力于扶贫助弱,资助教育,为家乡小学捐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金江良美村建免费小学,在印度创办中华学校……西藏和平解放后,他又为青藏、川藏公路建设采购运输物资,在茶马古道沿线修路架桥。

博物馆出口的留言簿上,写满了游客的感受:“马铸材的故事很感人,他的爱国精神让人敬佩。”今年以来,已经有18.6万人次前来博物馆参观,在讲解员的讲述中,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感受马铸材的赤子之心。(云南日报 记者贡秋次仁)

编辑:周智宇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