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博会,南亚馆、东南亚馆及境外馆人潮涌动、商机勃发,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不仅点亮了观众视野,更编织出一幅生动鲜活的“一带一路”经贸交流全景图。
锡兰古树茶、LABUBU毛毡包……解锁南亚风情密码
步入南亚馆,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斯里兰卡作为本届南博会主题国,以独特的文化与产业魅力,成为展会焦点。琥珀色的锡兰红茶氤氲着醇厚香气,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品尝与购买。首次参展的斯里兰卡展商不仅带来了传统红茶,还推出针对中国人味觉偏好的锡兰古树红茶,该茶采用一芽两叶的采摘方式,口感清香,花果香馥郁。展商期望借助南博会广阔平台推广品牌,寻得茶叶合作伙伴,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同时以茶为纽带,促进两国茶叶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
茶香之外,斯里兰卡的手作之美同样令人驻足。第三次参展的手工艺人马诗,带来了以当地小贝壳和天然树脂精制而成的项链、耳饰与发卡。“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创作。我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众多朋友,愿这些小物能为人们带去愉悦心情。”她微笑着展示作品。对她而言,南博会不仅是商机,更是情谊的纽带。
来自北京的周女士一家对南亚、东南亚及境外展馆兴趣浓厚。他们对贝壳树脂饰品、阿富汗青金石、巴基斯坦手工鞋等新奇有趣的展品爱不释手,直言这类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展品在北方少见。丰富的展馆与海量的特色商品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周女士此行抱有明确目标:寻找潜力合作对象,将这些独具魅力的南亚手工艺品、生活用品引入北京市场,“这些产品带来了新鲜感和愉悦感,希望可以给大家的生活多一点精彩”。
去年的南博会爆款——尼泊尔手工毛毡饰品、包袋,今年携更多创意惊喜回归。从风靡网络的“LABUBU”潮玩造型,到极具云南特色的菌子、灵动的野生动物、缤纷的花草主题,款式丰富,吸引力十足。一位市民现场豪购六个毛毡包,直呼“价格比网购还实惠!”
展商比诺德已是第二年参与南博会,他表示,所有毛毡产品均从尼泊尔制作直运,猫咪、兔子和蘑菇款式最受青睐。“南博会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商贸平台,让我们结识了各国朋友,也找到了很多合作伙伴。”
连续十年参展的阿富汗展商,今年带来了青金石、碧玺等珍稀宝石制品。这些色泽浓郁、工艺精湛的饰品,吸引众多收藏爱好者驻足。展商表示,南博会是阿富汗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金钥匙’,十年间他们见证了中阿经贸合作的深化,也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热情。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特色展品,在南亚馆内交相辉映,不仅展现了各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产业特色,更凸显了南博会作为国际交流盛会,有力推动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互鉴与经贸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与共同发展。
在东南亚馆体验生活美学和舌尖上的热带风情
历届南博会,东南亚馆都是广大昆明市民最爱逛的场馆之一。泰国榴莲饼、越南猫屎咖啡,马来西亚饼干香气四溢,展商热情邀请市民现场试吃;缅甸玉石、马来舞蹈、拉花体验等活动吸引观众广泛参与。
越南展区,不少参展商展示了咖啡、榴莲饼、沉香、手工艺品等越南优势产品。来自越南的参展商明心带着家族的沉香产业,第三次参加南博会。明心告诉记者、沉香有安神助眠、舒缓身心等作用。越南沉香之所以珍贵,主要是因为其原材料稀缺。她的展位上,品类涵盖盘香、珠串,其中不乏价值数十万元的顶级珠串及由整块沉香木打造的大型艺术摆件。
缅甸参展商KHIN HTAY KYWE是南博会的“老朋友”,今年带来缅甸传统木雕和琥珀手工艺品。“这是纯手工制作的蒲甘漆器,需要4-5个月才能完成”,她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展品的制作工艺。“昆明真是名副其实的春城!”她由衷赞叹道。相比缅甸的酷暑,昆明宜人的气候、满城的鲜花和浓郁的树荫让她倍感舒适。云南的美食也令她印象深刻,“过桥米线的鲜美、普洱茶的醇厚、野生菌的独特风味,都让我回味无穷”。
KHIN HTAY KYWE欣喜地说:“今年展会规模更大、人气更旺,很成功。”她已确定明年继续参展,“希望能让更多中国朋友了解和喜爱缅甸的传统手工艺品”。
在泰国展区,一位会说流利中文的参展商格外引人注目。她是来自泰国曼谷的刘佩妮,一位中泰混血的第二代华裔,今年首次带着泰国老字号AUSA公司的手工皂产品来到昆明参展。
"这是我们35年历史的招牌产品——手工米乳皂和酸角皂。"刘佩妮抚摸着展台上造型别致的手工皂向记者介绍,"去年我在南宁参展,今年特意来到昆明,想让我们泰国的优质产品被更多中国消费者认识。"
谈到对昆明的第一印象,这位华裔姑娘眼睛弯成了月牙:"这里的天气真好!"更让她惊喜的是,云南的人文氛围与泰国十分相似,"特别是西双版纳,简直像回到了泰国老家"。谈到云南当地美食,她对普洱茶和野生菌火锅赞不绝口:"菌子火锅太棒了,普洱茶的苦味与香味也融合的恰到好处。"
作为中泰文化交融的见证者,刘佩妮有着特殊的身份认同:"我爸爸是泰国人,妈妈是中国人,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这种血脉联系让她对中国市场充满感情,"看到这么多中国顾客喜欢我们的产品,真的很感动"。
此次参加南博会,她最期待的是"把泰国好产品销往全中国"。展会首日,她带来的手工皂就受到热烈追捧,"中国人民对泰国产品的喜爱让我们很感激"。问及明年计划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定会再来!"在这个中泰经贸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刘佩妮的故事恰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生动写照。正如她所说:"泰国和中国,本来就是一家人。
全球智造与品质生活的跨界舞台
境外馆汇聚了更广阔的国际元素。日本岩手县的传统工艺、波兰水晶、墨西哥玛瑙,中国台湾的陶瓷与智能家居等展品集中亮相,展示各国特色文化与科技融合成果。
在台湾展区,法华彩大师张美云的作品吸引了市民的关注。她的作品融合古今的鎏金法华彩工艺,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瑰宝的现代传承”。参展商吴赞庭介绍,法华彩瓷技艺是一种在元代出现、明代发扬光大的陶瓷彩绘技术。张美云在看过故宫收藏的法华陶瓷后,被其绚烂色彩和线雕技法惊艳,她开始寻遍各种史料古书,与同行深入交流。经过五年上千次试验,终于重现了这门失传工艺。
“张美云的瓷器作品色彩浓艳、立体感强,图案以人物和花鸟为主,这些作品既有日常家用,也有作为收藏品进行收藏。”吴赞庭说。
在埃及展区,参展商穆罕默德·埃尔巴西欧尼(音译)带来的树皮画吸引了众多市民购买。据介绍,这种技艺历经数千年传承。
薄薄一张树皮上,手工画上古埃及神话人物、自然风光及近现代生活缩影。画面上,古埃及的诸神或坐或立,姿态庄严。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蜿蜒的尼罗河与摇曳的棕榈树,始终是画作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此外,一些作品描绘了古代英雄挽弓搭箭,或驾驭战车,或携猛兽同行的场景,其雄姿英发,令人过目难忘。
南博会不仅是一场商品嘉年华,更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乃至全球深化经贸纽带、促进互利共赢的关键桥梁。万商云集的盛况,正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活力的生动注脚,为区域经济复苏与开放合作注入澎湃动能。在这里,商品不仅是贸易标的,更是文化使者与创新火种。当昆明与全球心意相通,南博会的“国际客厅”效应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书写着开放中国的云南篇章。(昆明信息港 记者昝娟娟 曹芸 洪俊杰 文丽荣 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