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2025昆明文艺周】非遗薪火耀春城 “滇池之韵·云南之旅”民间文艺展演举行
昆明信息港    06-23 23:11:54

6月23日下午,昆明东风广场上弦歌悠扬、舞姿翩跹,“五百里弦歌——2025昆明文艺周”暨昆明市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滇池之韵·云南之旅”民间文艺展演举行,昆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为市民献上了一场聚焦滇池文化、荟萃云南非遗的民间艺术盛宴,近千名市民游客驻足观看,现场掌声不断。

1

2

此次展演通过“动态舞台表演+非遗技艺展示”的创新形式,系统呈现了昆明民间文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展演在象征滇池生命律动的舞蹈《一江清水》中拉开序幕,17个精品节目与非遗技艺依次呈现。

3

音乐类演出中,非遗传承人陈宝虬以叶为笛唤醒山野天籁,用树叶吹奏的《滇池圆舞曲》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声音清脆悦耳,富有自然气息。工艺美术大师杨少红和团队带来的陶埙演奏《空山静》《墨染纤尘》,悠远深邃、意境空灵,用七千年埙音诉说滇池沧桑。青年古琴演奏者胡亚婷的《醉渔唱晚》《归去来辞》音色深沉,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让观众在泠泠七弦上体味古韵悠长。演奏家邓长明带来的巴乌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笛子独奏《蝴蝶泉边》,以其清亮的笛声和柔美浑厚的巴乌音色演绎傣乡风情。

4

5

6

7

表演类节目中,艺术家李象山带来的快板《滇池欢歌》节奏明快,生动讲述了滇池的变迁与昆明人的情怀;民俗学者詹霖用声音艺术复原老昆明市井烟火,市声模仿《滇池晨歌》通过惟妙惟肖的演绎,让观众仿佛听到了清晨滇池边的喧闹市声,唤醒了人们对老昆明生活的温暖记忆;艺术家戈捍用地道昆明话演唱方言歌曲《最爱昆明我家乡-吃馒馒》,小锅米线、豆焖饭、摩登粑粑、端仕街卤饵块......这些熟悉的昆明美食被唱成歌曲,不禁让观众称赞“太好玩啦!”民族舞蹈《云岭欢歌》则用欢快的舞步,展现了云岭大地的激情与欢腾。

8

9

10

11

活动重点工艺展示环节,既有传统非遗技艺展示,又有传承创新实践。乌铜走银国家级传承人金永才现场展示,银线在乌铜胎体上精准游走,该技艺也被誉为“金属上的刺绣”;工艺美术大师方方设计制作的扎染、蜡染服饰,将传统印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模特们身着蓝白艺术的华服与旗袍,展现了云南传统印染文化的时尚魅力;土陶瓦猫传承人王俊涛用现代审美创新造型设计,让传统镇宅神兽变身现代艺术藏品;结绳艺术传承人徐甘蒂“以线为笔”,编织承载中华哲学观的古老符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昆明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百岁剪纸艺术家张月仙,携团队杨启慧、王芳等17位剪纸传承人带来大型剪纸作品《云南风光》,该作品采用了“合虚七彩剪纸”的创新表现手法,将云南的壮丽山河与文化底色都“剪”进了方寸之间,艺家们还将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赠予台下观众,让这份指尖上的艺术传承更具温度;廖力耕带来的云南民族刺绣展示,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刺绣技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罗锦明携团队展示了涵盖玉雕、石雕、木雕、角雕四大领域的雕刻工艺,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匠心精神;剑川木雕大师张金星携白族雕花门窗亮相,透雕技法展现“木上诗韵”;农民画家卓丽萍以鲜活的生活为底色,通过农民画让观众感受到乡土文化的温暖与质朴。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本次“滇池之韵·云南之旅”民间文艺展演,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和展示,进一步向广大市民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近距离走进群众生活,使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彩。鲜活的表演、精湛的传统手工艺,搭配互动体验区,共同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可触可感的非遗沉浸式文化体验,为昆明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0

“五百里弦歌——2025昆明文艺周”暨昆明市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由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6月21日至6月26日期间,将围绕昆明文艺展演、昆明文艺展览展示、文学艺术系列活动三大板块,开展18个专场活动,向社会推介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昆明信息港 记者甘凌菲)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