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发浪潮”席卷而来,昆明用一场温暖而有力的实践给出了应对老龄化的“春城答案”。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欢声笑语,到医养结合机构的专业照护,再到困难老人家中贴心的适老化改造,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养老体系正以人性化的设计、精细化的服务,重新定义“夕阳红”的幸福内涵,彰显了一座城市对长者的温情敬意与民生温度。
多元供给破解养老难题,体现治理智慧。面对不同群体差异化的养老需求,昆明没有选择“一刀切”的简单方案,而是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映象社区将养老服务嵌入15分钟生活圈,让长者在熟悉环境中享受助餐、医疗、文娱服务;悦养园城以“医疗+养老”模式消除家属后顾之忧;适老化改造则用一个个扶手、一张张防滑垫守护特殊困难群体的居家安全。这种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思路,既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也为超大城市养老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
社会协同激活养老生态,彰显共治力量。 昆明养老服务的可贵之处,在于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模式,通过“养老合伙人”机制撬动社会资源。社区能人、银龄志愿者成为服务供给者,物业网格员化身养老需求发现者,专业机构带来标准化服务,这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既放大了政策效能,也让养老服务更具可持续性。当社区食堂的香气与老年大学的歌声交织,我们看到的是全社会尊老爱老的价值共识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
制度创新筑牢养老根基,展示发展远见。 从率先成立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到构建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从护理型床位占比超六成的硬件投入,到培育养老新业态的前瞻布局,昆明将养老服务提升为系统性工程。这种制度化的保障既解当下之需,更谋长远之利——当"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渐覆盖全城,当医养结合绿色通道连通生命健康,这座城市正在为"未富先老"的社会焦虑开出治本之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文明的千年理想。在昆明,我们看到这一理想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老年人脸上的笑容,子女们放心的神情,社区里其乐融融的场景,共同拼凑出“老有颐养”的幸福图景。这份温暖而坚实的“夕阳红”答卷,不仅提升了民生福祉的温度,更标注了城市文明的高度。期待更多城市能从昆明实践中吸取经验,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体面从容地享受岁月静好。(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冯冕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