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通讯员吕刚 6月24日至26日,“老一辈革命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昆明市博物馆受邀参加。
会议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7个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和甘肃省中共党史学会联合承办。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伟,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均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以高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我们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根脉与魂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在推动老一辈革命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研究宣传中走在前、作表率的使命担当。
会议指出,党史和文献部门及相关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张宏志作主旨发言。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理、杨文明出席会议。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和纪念馆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费虹寰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0余篇,经过严格评审、层层筛选,最终入选论文75篇。15位论文代表现场进行了研讨交流发言。
其中,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武,作了“‘第二个结合’与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交流发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综合处处长、研究员徐玉凤,作了“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交流发言;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研究馆员,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阳国利,作了“浅谈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几点探索性贡献”交流发言;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汪文慧,作了“论毛泽东选择马克思主义与其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修养的关系”交流发言;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祁素娟,作了“从‘八互’原则看周恩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的交流发言。
阳国利交流发言。供图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校党委原副书记,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韩同友,作了“周恩来精神风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的交流发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研究陈列部部长、副研究馆员刘新庆,作了“刘少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与用及其现实启示”的交流发言;朱德故居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赵亮,作了“朱德红色家风及其时代价值”交流发言;任弼时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吴雄文,作了“勤俭美德:历史映照的精神坐标——从《家风尚勤俭》探微任弼时‘骆驼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与时代弘扬”的交流发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研究一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李晓倩,作了“邓小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运用与发展”交流发言。
四川省委党校期刊社研究员,《长征学刊》执行主编单孝虹,作了“邓小平英模表彰的理论与实践”交流发言;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黎洪伟,作了“陈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发言;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干部王梦雅,作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成逻辑”交流发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静瑶,作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红色诗词的考察”交流发言。
昆明市博物馆研究部助理馆员,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会员任传振,作了“朱德传承中华优秀军事传统文化的研究”交流发言。
任传振交流发言。供图
任传振、尹仑合著的论文入选理论研讨会。供图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甘肃省委、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辽宁省等党史研究室,兰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省委党校、北京科技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桂林理工大学、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及博物馆、纪念馆98人参加此次会议,其中63人为论文作者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