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富市积极践行“小县办大工业”理念,以人才“活水”激荡产业发展的蓝海。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19家,引进并培育工业人才超2000名,建成创新平台23个,人才创新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突破1.2亿元。
“项目 + 人才”双招双引,产业磁场聚英才
水富市坚持将产业布局与人才链建设同步推进,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紧紧抓住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机遇。通过采用“项目 + 人才”的打包引进模式,成功吸引了云南中晟、锂宸、云天墨睿等14家新能源电池企业落户水富经开区,形成了涵盖石墨负极、硅氧负极、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等在内的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同步引进了32名工业领域高层次人才。
2019年,高性能石墨烯导热膜项目落地水富时,国家高层次人才蔡金明专家工作站也同步挂牌。该项目成功实现了石墨烯原料从实验室制备到年产1000吨规模化生产的跨越,石墨烯导热膜产能达到120万平方米。目前,水富新能源电池产能位居云南省前列,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9亿元,形成了“项目落地—人才集聚—技术突破”的链式反应。
柔性引智与政策护航,破解引才大难题
为破解引才瓶颈,水富市聚焦主导产业需求,强化政校企合作与柔性引才工作。与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18所高校以及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深化合作,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创平台20余个。柔性引进刘焕明、张义永等40余位顶尖科研人才,让他们担任“周末科学家”,共同合力攻关技术难题。
在政策支持方面,水富市出台了《水富市企业引才育才激励办法》,推出17项“真金白银”的举措,覆盖人才全链条服务。配套人才驿站、公寓等10项政策,每年预留100万元专项资金。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每月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组织企业走进高校揽才。2024年组织高校招聘6场,吸引了100余名“双一流”高校学子返乡实践实习。
才尽其用引领蝶变,“暖巢”服务助创业
人才效能得到持续激活,有力引领产业升级。云南中晟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深化产学研融合,产能从1.5万吨跃升至23万吨,成为产业链“链主”。云南锂宸引进“科技副总”攻克技术瓶颈,成功申报省级重点产业项目,获得75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水富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工业企业人才创造科技成果335项,科技研发投入连续蝉联昭通市榜首。
同时,水富市深入开展“人才建功强市”行动,推动专家与青年“师徒结对”,培育超1000名本土产业生力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培育一个团队、壮大一家企业”的倍增效应。
水富市持续优化人才生态,领导干部化身“首席服务官”,直接联系专家,解决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关键需求。2024年以来,已发放工业人才补助154万元。整合打造人才服务站,配备服务专员,线上即时响应,线下全天候服务。建立3个“人才驿站”、700套人才公寓,“北大门人才”服务联盟提供生活专属优惠,通过丰富活动增强人才归属感。
“非常感谢水富解决了子女落户问题,让我们能够安心奋斗。”云南中晟一位研发骨干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人才的共同心声。人才引擎轰鸣不息,水富“工业强市”的崛起之路正越走越宽广。(水富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媛媛 通讯员殷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