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内成功举办。这场以“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盛会,不仅以86.63亿元的签约金额、50万人次的入场规模刷新历史纪录,更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办展理念,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注入新动能,为区域互联互通与人文交流树立新标杆。南博会的成功,既是云南从区域贸易节点向全球产业链枢纽跃升的缩影,更是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
本届展会首次设立11个专业馆,覆盖制造业、绿色能源、咖啡产业、中药材等细分领域,吸引121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绿色能源馆现场签约21个项目,投资金额超220亿元,涵盖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咖啡产业馆内,越南咖啡商与云南企业达成“从种子到杯子”的智能化合作协议,推动产业链技术标准互认。这种“按图索骥”式的展馆设计,使参展商与采购商的对接效率提升40%,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精准匹配的“资源池”。
针对南亚东南亚企业普遍关注的物流、通关、金融等问题,南博会优化升级贸易无忧平台,为889家中外企业提供外贸咨询、法律支持、数字支付等全链条服务。阿联酋鲜花贸易企业通过平台与云南花农直接对接,现场签订1.5亿元采购协议;斯里兰卡红茶企业借助平台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与昆明茶墩墩商贸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数据显示,平台促成39个贸易项目签约,金额近20亿元,成为中小企业“借船出海”的关键枢纽。
在文化互鉴与机制创新方面,吸引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丝路云裳·南博时装周展演南亚东南亚非遗服饰,吸引10万人次观众;澜湄区域传播中心发布“澜湄青年传播官倡议”,培养跨国青年文化使者。这些活动使南博会超越单纯的经济交易,成为文明对话的“软实力”载体。
本届南博会首次实现全面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模式,引入华能澜沧江、云南白药等22家龙头企业品牌合作,合作规模超1700万元,经费支出较上届压减15%。这种“节俭办会”与“高效运营”的平衡,为国家级展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南博会的成功,本质是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缩影。当云南加速推进中越、中老、中缅通道建设,当“澜湄快线”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当“信用澜湄”跨境信用平台输出中国标准,南博会已从区域性展会升级为全球产业链协作的“超级接口”。(昆明信息港 评论员徐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