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螳螂川上游,坐落着一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水电站内,一百多年前的机组依然在运转,为人们带来清洁低碳能源。石龙坝水电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水电事业从筚路蓝缕到世界领先的壮阔历程,映照出不变的红色初心。
红色基因融入水电发展血脉
翻开石龙坝水电站发展史,不难看出,石龙坝水电站自建设之初就镌刻下爱国主义的基因。
1927年4月,云南系统第一个党支部——石龙坝党支部成立,党员全部是当时的电厂工人。石龙坝党支部成为云南早期成立的基层党支部之一,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抗日战争时期,石龙坝水电站保障了云南兵工生产、防空警报等重要供电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石龙坝水电站又为中国电力事业输送了大量技术管理人才。
“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石龙坝水电站的经济价值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加凸显。”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石龙坝发电厂(以下简称“石龙坝发电厂”)品牌宣传中心主任樊永生说,“代代传承的爱国主义、实业报国、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尊重科学的精神,是我们水电人自信的‘密码’。”
实业报国筑起工业发展基础
“石龙地,彩云天;烁震电,亿万年”。这是云南省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在石龙坝水电站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典礼上为石龙坝水电站书写的题词,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石龙坝水电站的影响力。
石龙坝水电站的建成投产为云南工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据了解,石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后,造币厂、五金厂等相继出现,云南第一批产业工人也应运而生。随着用电量的增加,石龙坝水电站先后经过几次扩建,以更好地满足工厂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电力可以说是先行的工业文明,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石龙坝水电站1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实业报国’精神。”樊永生说。
由于工业遗产价值突出,石龙坝水电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樊永生说,石龙坝水电站将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工业遗产”功能作用,讲好中国水电故事,引领社会各界牢记国之大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红色精神融入绿色发展篇章
石龙坝不仅是一座水电站,更是一部浓缩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工业文明底蕴的交响曲。石龙坝发电厂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李鹏程介绍,近年来,石龙坝发电厂采取多项举措,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石龙坝发电厂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同时多方收集老物件、整理历史档案,建成石龙坝水电博物馆;坚持保护第一,以精益化运营保持设备安全稳定,定期开展机组检修,让百年机组仍能运行;完善工业研学、工业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工业遗产硬件实力,让工业遗产更多走入大众视野;建立工业遗产讲解员队伍,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实践练兵,让工业强国建设更加可感、可及、可预期。
李鹏程表示,未来,石龙坝发电厂将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和红色教育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石龙坝多项基地综合功能提升改造项目,完善工业研学和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利用AI、VR等手段展示工业遗产,提高来访人员的体验感。
同时,石龙坝发电厂将充分利用闲置的工业厂房,改造为餐饮、学习、文创、休闲区域,探索适应边远区域文物保护创效的商业模式,形成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示范样本;全力打造以石龙坝为龙头的海口—安宁螳螂川工业遗产集群,探索打造工业遗产矩阵。
作为我国水电事业的起点,石龙坝水电站的发展历程不仅书写了我国水电事业和工业发展的辉煌篇章,更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爱国主义、实业报国、红色精神得以赓续。如今,在云岭大地上,一座座大型水电站将红色精神融入绿色发展,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清洁低碳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