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 云南疾控专家教你科学防护
开屏新闻    07-01 23:02:20

炎炎夏日,撸串喝冰啤、啃冰镇西瓜成了不少人的消暑选择,但这个季节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专家杨溪提醒:“别拿拉肚子不当回事,科学防护才能健康度夏。”

夏季健康的“隐形杀手”

杨溪介绍,肠道传染病是一类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病原体从感染者消化道排出后,又通过口腔感染健康人,就像搭了一趟“病从口入”的“消化道列车”。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细菌感染类: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等。

病毒感染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性感染性腹泻等。

寄生虫感染类:阿米巴痢疾等。

传播途径——

食物传播: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

经水传播:饮用未消毒的生水、井水等。

接触传播:触碰感染者污染物后未彻底洗手。

虫媒传播:苍蝇、蟑螂等携带病菌污染食物。

夏季高发的“幕后推手”——

高温催生“病菌温床”:夏季室温常达30℃以上,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食物易腐败变质,成为病菌的“培养皿”。

饮食习惯埋下隐患:生冷食品(如刺身、凉菜)摄入量增加,若保存不当(如未冷藏、超过保质期),极易被病菌污染。

蚊虫活动异常活跃: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在夏季频繁出没,成为病菌传播的“移动载体”,污染食物后引发感染。

杨溪提醒,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已被肠道传染病“盯上”:发热(腋下体温≥37.5℃),腹泻(24小时内排便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改变),伴随腹痛、恶心呕吐、里急后重感或皮疹等不适。

专家推荐

防护“五要原则”+三大行动

饮食卫生“五要”原则——

食物彻底煮熟:肉类、海鲜、蛋类务必煮透,杀灭潜在病菌。

生熟分开处理:刀具、砧板、容器严格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剩菜及时冷藏:饭菜尽量当日吃完,剩菜需冷藏并在食用前彻底加热。

避免高风险食物:不生食海鲜、未灭菌豆浆、隔夜凉菜及卫生无保障的食材。

保障饮水安全:饮用煮沸水或正规瓶装水,不喝生水、井水。

个人与环境卫生行动——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搓洗20秒,尤其便后、餐前、处理食材时必洗。

餐具消毒:煮沸1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如84稀释液)浸泡15分钟后冲洗干净。

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冰箱、厨房,做好灭蝇、防虫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杨溪提醒:若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需对其排泄物、呕吐物及时消毒,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此外,适当锻炼、均衡饮食(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误区1:腹泻立即止泻

错!早期止泻可能阻碍毒素排出,加重身体负担。

误区2:腹泻时禁食

错!应保持营养摄入,吃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

误区3:所有腹泻都用抗生素

错!病毒性腹泻(如诺如病毒感染)无须抗生素,滥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

误区4:酒精可杀灭所有肠道病原体

错!诺如病毒对酒精耐受,需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才能有效杀灭。

误区5:喝酸奶/吃益生菌能预防感染

错!酸奶中益生菌含量有限,且多数会被胃酸灭活,预防感染仍需依靠良好卫生习惯和疫苗接种。

杨溪提醒:夏季若出现持续腹泻、发热等症状,切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牢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九字诀,科学防护,才能安心度夏!(开屏新闻 记者陶彦然)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