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省人社厅与云南省高院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昆明信息港    07-02 19:37:04

发布会现场。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6月30日上午,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国彬通报了2024年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情况。会上发布了10个典型案例,其中省人社厅发布5个。

2024年,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三强化、九加力”,不断增强劳动人事争议工作质效。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86万件,仲裁结案率99.46%,调解成功率84.55%,均保持较高水平,居全国前列,有力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大局稳定。

强化机制建设,形成维权合力。一是加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3424个,为劳动者撑起合法权益“保护伞”,同时成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助力器”。二是加力探索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建设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一站式调解中心94个。三是加力创建“调解仲裁+监察”协调联动机制,创新建设农民工工资纠纷调处工作站1551个,拓展农民工工资纠纷调处渠道。

强化裁审衔接,提升办案质量。一是加力案例指导。2024年4月省人社厅首次与省高院,今年4月又会同省总工会、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联合发布典型案例,为各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提供办案参考。二是加力标准统一。省人社厅与省高院共同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的法律适用问题调研,将于今年内联合印发第一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问答,明确法律适用,统一裁审标准。三是加力联动处置。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畅通、法院人社双向联动,定分止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明显提升。

强化公共服务,增强服务实效。一是加力优秀典型培育。3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获国家授予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入选全国工作突出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家、仲裁机构3家,调解员、仲裁员各2人。二是加力专家库建设。省级已建成第一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专家库和仲裁专家库,入库专家50名。三是加力线上调解服务。推广使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调解在线申请、相关法律政策和案件处理进展查询等服务。

下一步,省人社厅与省高院将持续强化协同联动,不断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机制,织密劳动者权益保障网,妥善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布会现场。供图

附:

云南省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1.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继续用工但未续签的,劳动者可以主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2.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变更用人单位的,其工作年限应如何计算

3.劳动者离职原因与用人单位内部管理系统预设的离职原因不一致,劳动者能否获得经济补偿

4.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多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双方继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5.用人单位将业务外包给自然人,该自然人招用的从事外包业务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符合劳动关系特征的,应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6.用人单位未按照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的真实原因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7.新就业形态下用人单位以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协议》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脱产进修协议约定的服务年限而离职,应按协议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9.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违法转包、分包单位应依法承担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10.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应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聘用人员通过第三人获得侵权赔偿,不免除被挂靠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编辑:张朝瑞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