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翠湖波光载金爵
云南日报    07-05 10:42:37

2025年6月13日至6月22日,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在电影节上,云南影片《翠湖》荣获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最佳影片奖。导演卞灼手持奖杯跃起的画面,连同他“坚持做正确之事”的感言,迅速刷屏云南人的朋友圈。这部以昆明翠湖为叙事核心的小成本电影获得荣誉,不仅为云南影视艺术领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也让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于云南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翠湖》讲述了一个家住昆明翠湖畔的丧偶老头,努力抚平三代人的情感创伤、重构家庭纽带的故事。影片灵感源于导演卞灼外公的日记。卞灼的外公是上海人,举家逃难到云南后便在此定居直至去世。外公离世后,那些尘封的日记成为卞灼创作的种子,日记里的内容虽较为私人化,但经过思考,卞灼决定为家族故事赋予一个更光明、温馨的结局,于是有了电影《翠湖》。

影片中,翠湖不仅是昆明的著名景点,更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是导演的精神归宿,也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影片深度融入昆明的文化、历史与人文情感,通过翠湖边拉小提琴的老人、外公购买的文化巷小锅米线等市井生活细节,生动展现出昆明作为现代都市的多元面貌,打破了外界对云南影视形象常被简化为“少数民族风情”或“自然风光”的刻板印象。此外,采用昆明方言与普通话交织的对白方式,真实还原了昆明这座城市的语言特色。演员大多来自云南省话剧院,凭借扎实的台词功底和对角色的精准诠释,让角色跃然银幕之上。

导演卞灼直言:“我想展现一个真实的、令人向往的昆明——它不仅有气候和风景,更有雅致的生活情调与闲适的灵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创作主体的本土化。影片采用全云南班底:剧本灵感源于记录昆明生活的日记,演员来自云南省话剧院,美术指导黄锦曾参与《无问西东》等作品,用光影精准复刻了“昆明的阳光”。这种从内容到人才的深度在地化,标志着云南影视从“为他者提供背景”转向“为自己书写故事”。

《翠湖》的成功,映射出云南近年来影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从终年积雪的梅里雪山到热带雨林环绕的西双版纳,从壮丽的元阳梯田到静谧的高原湖泊,还有多民族创造的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堪称“天然摄影棚”。同时,云南积极出台政策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打造“云南影视”智慧服务平台,探索建设“艺术家第二居所”,形成“文化基地+创意园区+人才高地”集聚效应,为影视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从票房黑马《一点就到家》,到斩获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的《再见土拨鼠》;从引发全国文旅热潮的《去有风的地方》,到呈现张桂梅教育初心的《山花烂漫时》,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在云南这片土地上诞生,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本次《翠湖》的获奖,无疑将激励更多云南创作者摆脱“外景地”标签,继续深挖本土故事,推动云南影视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编辑:周姝雅    责任编辑:俞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