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西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云岭拾光,耕梦前行”实践团走进云南民族村和海晏村,对文旅产业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展开实地调研。
下午,实践团来到云南民族村,在带队向导的悉心讲解下,实践团成员观赏了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和多样化的民俗表演,感受了璀璨多元的民族文化。随后,成员们分组进行了采访调研。“民族村客流量很大,国家也有很多政策在扶持我们。”一名工作人员说,民族村作为模式创新的文旅区,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可借鉴的模式,更激活了民族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
傍晚,实践团抵达海晏村。海晏村坐落于昆明市呈贡区,紧邻滇池东岸,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渔村,如今因“滇池日落”和古朴的村落风光成为网红打卡地。成员们注意到海晏村虽然因为近年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咖啡馆、民宿等,但原生态的村落质感和慢节奏的生活气息仍然得到了保留。在如今“千村一村”的危机下,海晏村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凭借文旅产业持续“爆火出圈”,既有赖于对历史的坚守,也离不开对于自然风光的创新诠释。
此次乡村振兴调研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领略了民族风情、历史风韵、自然风光,更揭示了一条以创新文旅为核心驱动力的乡村振兴路径。在云南民族村,文化传承模式的创新超越了静态博物馆的局限,为民族文化保护和文化的经济价值转化提供了可量化的平台;在海晏村,资源价值诠释与业态融合的创新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将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 徐源一/文 邓亚楠 肖雨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