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滇系种业振兴五年取得“芯”突破!多项成果国际领先
云南网    07-09 09:04:16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要振兴,种业必振兴。“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农业农村部门紧盯种业振兴“五年见成效”目标任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相继出台了《云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云南省支持种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大力发展“滇系”种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为种业振兴行动迈进“十年实现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2021—2023年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期间,云南新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8416份,采集制作畜禽、水产遗传材料5.7万份,超额完成普查任务,资源收集量居全国第二位。建有省级以上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库(圃、场、区)106个,规范保存种质资源25万余份。云南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唯一同时布局农作物资源中期库、畜禽资源基因库、水产资源库项目的省份,3大资源库的落地为云南建设国内一流、西南最大的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遮放贡米和槟榔江水牛入选全国十大种质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种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正在建设的“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已经初步建立了基因挖掘利用、抗病毒智能设计育种等10个共性技术平台,聚焦水稻、玉米、花卉、蔬菜等12个特色产业开展种源关键技术和育种联合攻关,热带血缘玉米、花卉、甘蔗等育种创新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水稻楚粳37号被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全国129个),云粳37号、云粳46号、云粳50号、云籼650等优质食味水稻品种成为我省优质米企业的主推品种,水稻杂交不育机制研究国际领先。

  云南玉米品种已成为西南玉米、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热带单倍体诱导系云诱1号、云诱2号,有效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

  “马铃薯丽薯6号”“云薯505”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成长型品种;加工型品种“云薯304”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是云贵薯片加工首选品种,打破国外薯片加工垄断地位;“云薯108”连续三年刷新云南和西南地区最高马铃薯单产纪录,达6479.75千克/亩。

  云麦114于2022年创造了西南麦区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776公斤/亩)。

  云南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花卉种苗繁育中心,花卉种苗(种球)生产面积达6600亩,鲜切花种苗自给率达80%。全省申请国家花卉新品种权1280个,约占国内总申请量20%;自育品种市场综合占比由2020年5%提升到15%。如切花月季推广“赤子之心”“梦幻芭比”“红船”等代表性品种100个,“赤子之心”成为杭州亚运颁奖用花,“中国风”系列月季新品种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起源地,拥有90%以上的古茶树资源,位于勐海县的国家级大叶茶树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持种质资源2700余份。大叶茶“云抗10号”成为云南茶园的绝对当家品种,也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二大的品种,全省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优良品种有12个。

  ·自主选育出德热系列、云咖系列等咖啡新品种,内培外引优质品种在近年来新植面积中的比例达80%以上。其中“云咖2号”杯测86.75分,是国际精品咖啡协会杯测得分最高的中国品种。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云蔗081609等云蔗品种已成为云南新一代主栽品种。

  云南拥有丰富的生猪种质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地方猪品种9个、占全国地方品种12.8%,居全国第1位。培育了大河乌猪、宣和猪、滇陆猪、滇撒猪配套系4个新品种(配套系),建成省级以上猪遗传资源保种场8个、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2个,实现了种质资源保护全覆盖。

  全省有牛地方品种资源13个,建成5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7个省级保种场、4个种公牛站,2000多个牛改良站,42家种牛场种牛存栏量5.41万头,冻精和种牛已能实现自给,会泽县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制种基地、年可提供优质冻精1300万余剂。自主繁育的全国第四个肉牛品种“云岭牛”,已累计推广种牛1157头、冻精26万剂,覆盖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全省有绵羊、山羊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20个、数量居全国第3,建设的34家种羊场总存栏2.33万只,年供种0.81万只。自主培育的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品种“云上黑山羊”,生产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入选全国主导品种,累计推广15万余只,全省覆盖率达93%,并已推广到21个省(区、市)。

  云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蚕良种繁育蚕种生产省份。2024年全省蚕种25.76万张,总供种142.58万张,外销93.4万张,商品代、淘汰种70.18万张。2024年全国生产的1343.21万张蚕种中,在云南繁育的蚕种703.61万张,占全国总量的52.38%,全国“2条蚕里有1条来自云南”。

  云南是道地药材的主产区,在药性和有效成分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三七、滇重楼、滇龙胆、砂仁、云木香、灯盏花、滇黄精和红花等种源完全自给;云当归、石斛、白及和续断等种源基本自给;品种选育数量占全国近25%,特产药材开展品种选育共20余种,主要包括滇黄精、红花、白及、紫皮石斛、薏苡仁等。

  种业基地繁种育种水平不断提升

  元谋县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科研及繁育基地,保障了全国3000万亩蔬菜用种需求,年育苗能力超10亿株,金诚、思农等种业企业出口至24个国家;施甸县被袁隆平院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两系杂交稻亲本繁育面积占全国的60%,可满足全国80%以上的种子需要;宣威市马铃薯良繁基地每年生产优质种薯5万吨以上,是西南最大种薯生产基地;景洪市玉米冬繁基地育成品种在东南亚国家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国家种业振兴作出云南贡献。

  种业创新成果影响力不断增强

  对突破性新品种、优良大品种育种单位给予奖补,加快建设全国特色作物区域性育种和推广中心。水稻杂交种不育机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楚粳37号被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多年生稻在南方稻区、南亚东南亚及非洲部分国家试种成功;“云蔗081609”创造了国际上甘蔗品种峰值蔗糖分最高纪录;玉米“云瑞506”成为全国第一个高维A玉米品种;“云薯108”新品种刷新西南地区马铃薯高产纪录;花卉新品种引进及自主研发数量全国第1;云上黑山羊成为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品种;云岭牛填补了中国没有自主培育热带肉牛品种的空白。(云南网通讯员 严伟)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