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温度,有时就藏在那些解决人们“急难愁盼”问题的细微处。对于日夜穿梭在昆明呈贡街头的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而言,曾经“上厕所像打仗”的窘迫,如今已被粉白相间的“急停位”温柔化解。
从今年4月首批5个试点车位起步,到如今25个点位50个车位的设置,粉色底纹的“方寸空间”镶嵌在呈贡区公共厕所周边。“白框粉底”的醒目标识,如同城市递给奔波者的“安心符”。小小的停车位背后,不仅有从科学规划到智慧管理的全链条发力,更是市民与城市管理者共同编织的温暖守护网。
划定50个“急停车点”
今年初,针对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的“如厕停车不便”问题,呈贡区主要领导开展专项调研。“群众的小事就是天大的事,要让城市服务更贴心。”调研现场,领导提出规划急停车位的构想,要求相关部门实地勘察、科学布局,切实解决市民“如厕停车难”问题。
今年4月中旬,由呈贡区交通运输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交管五大队、区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对全区323座公共厕所周边的道路展开“地毯式”排查。“我们不仅要测算车位大小,更要实地查看早晚高峰车流,确保停车时不影响消防车、救护车通行。”昆明市呈贡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经过多次实地试验,并结合出租车网约车运营大数据,最终确定了25个急停车点,共50个车位。满足“距厕所近、不占用消防通道、不影响主干道通行”的要求。“刚开始有市民和同事担心划车位会添堵,但事实证明科学规划让路边更加有序。”该名工作人员说。
保洁员兼任车位管理员
从急停车位运行起,呈贡区急停车位的管理便透着巧思——让厕所保洁员兼任车位管理员。乌龙街道惠兰园西南角公厕的保洁员周丽明每天清晨6点上岗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急停车位:“如果有车停着,停的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去劝离。”
“柔性执法不等于放任。”呈贡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厕所保洁人员每半小时巡查一次,对长时间停放的车辆首先进行口头劝离,若劝离无效,则会联动交警部门向车主推送挪车短信。
这种“人工劝离+部门联动”的双重保障模式,既保证了急停车位的周转效率,又兼顾了执法温度。“正式实施一个月以来,通过保洁员的及时介入和交警短信的双重约束,急停车位超时停放事件基本实现‘零发生’。”该工作人员说。
解决“内急”更便捷
“打开导航搜索‘厕所’,就能看到附近的‘急停车位’,太方便了!”市民马女士最近常给朋友安利这个功能。据介绍,呈贡区聚焦“科技便民”再突破,与百度、高德地图平台深度合作,将点位坐标、标识图片等信息全面接入导航系统。用户只需在地图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最近急停点的精准路线,实现“需求触发—地图匹配—快速抵达”的全流程智慧引导。此外,辖区11个“交运小港”信息同步上线,依托附近公厕资源拓宽服务覆盖,让“内急”需求解决更便捷。
“急停点+地图导航”的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停车资源的精准匹配,更推动城市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型。据介绍,下一步,呈贡区交通运输局将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交管五大队,探索运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实现车位信息实时更新、停车时间自动计时、超时预警提醒等功能,持续优化点位布局,让“小车位”承载“大民生”,为市民出行创造更智慧、更暖心的城市环境。
下一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优化急停车位布局,联动公安12123平台加强超时管理,让市民使用更加便捷。
“急停位”收获市民好评
急停车位设立,收获了不少市民的好评。白色实线勾勒的车位框内,“急停位”三个大字在粉色底纹上格外醒目,成为过往司机眼中的“安心标识”。
在记者采访时,市民金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外出,孩子想上厕所,于是他将车停在急停车位上。等待孩子上厕所的间隙,金先生为急停车位的设置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没车位时,孩子急得跳脚,现在停2分钟解决问题,没被贴罚单还很安心!”
“以前出车跑单,找厕所停车真的可以说焦头烂额!要么找不到位,要么怕被拍。现在好了,看见粉红色的停车位,可以大大方方地停!”网约车司机李女士说。
【记者手记】
“小泊位”释放“大能量”
呈贡区此举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其成功关键在于:把民生痛点变成服务亮点,让每个微小的需求都被看见、被回应。
急停车位虽小,却承载着城市对市民需求的关切。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从“一刀切”的执法思维转向需求导向的服务模式,“急停车位”的探索为城市公共设施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但也要明白,唯有持续倾听市民声音,方能让这些“小泊位”持续释放服务民生的“大能量”,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质感。(开屏新闻 记者罗宗伟 通讯员田佳丽 罗启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