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从“风光配角”到剧情C位 《翠湖》映照昆明影视产业升级之路
昆明信息港    07-10 08:08:26

2025年7月,《风起兮》在安宁开机进行拍摄。   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供图

2025年7月,《风起兮》在安宁开机进行拍摄。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供图

2025年7月,微短剧《三个竹马》在晋宁取景拍摄。   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供图

2025年7月,微短剧《三个竹马》在晋宁取景拍摄。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供图

2023年12月,《翠湖》在翠湖开机。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供图

2023年12月,《翠湖》在翠湖开机。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供图

“持续地相信自己,坚持做正确的事,老天总会给你答案。”日前,当昆明籍导演卞灼捧起金爵奖杯时,将这句感言献给坚持创作的自己,也献给滋养电影的春城昆明。

《翠湖》的成功,是昆明本土影视力量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近年来,从《一点就到家》到《再见土拨鼠》,昆明依托多元景观与政策服务双引擎,以成立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打造构建“拍在云南@昆明”影视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平台等为载体,持续孵化优质电影项目,一批以《翠湖》为代表的影视作品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翠湖》的波光映照金爵奖杯,昆明以光影为笔,书写从“风光配角”到“剧情C位”的影视产业升级新篇章。

资源优势 天然影棚遇上政策春风

“这里集雪山峡谷、热带雨林、荒漠戈壁、草原湖泊等影视拍摄场景于一体。”今年5月,云南广电传媒集团在深圳文博会上向全球影视企业推介云南时自豪地介绍。数据显示,云南去年吸引游客11.3亿人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话题全网阅读量超500亿次,超440个影视剧组前来取景。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云南成为业界公认四季皆可拍摄的“天然摄影棚”。从《芳华》取景地红河州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区,云南的多样地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素有“春城”美誉的昆明成为众多剧组的青睐之地。据昆明影视行业协会会长陈燕介绍,昆明先后建成玉龙湾影视基地、盘龙区871影视拍摄基地、神犁文创园影视基地、石林九乡影视基地、昆钢工业遗址影视基地、寻甸北大营草原影视基地、寻甸天湖岛影视基地,每年吸引超200个剧组取景拍摄,包括《漫长的季节》《金腰带》《绝地重生》《再见土拨鼠》《屋顶足球》等影视热播剧以及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的《奔跑吧兄弟》《乘风2025》等综艺节目团队。

政策支持体系为影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丰富影视、视听产品内涵,争创国家级影视基地”。在这一政策引导下,云南推动全省16个州(市)建立影视拍摄服务专班,以“一剧一策”方式为剧组提供“保姆式”服务,并编制出版《云南影视拍摄服务指南》,让全国影视制作人全面掌握云南影视拍摄资源。

2021年12月,在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打造“影视+”新业态的大背景下,昆明市成立全省首家影视行业协会。2023年11月,昆明影视行业协会挂牌成立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据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主任熊伟坤介绍,中心为省内外影视剧组和机构提供影视拍摄服化道、吃住行、外景外联、设备、后期制作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协办项目报批报审、宣发推介等业务,助力“天然摄影棚”加速向“一站式影视创作服务高地”转型。

近年来,昆明本土影视机构拍摄和参与拍摄的电影《为国而歌》《一点就到家》《农民院士》《金江1936》《青年叶剑英》《九零后》《再见土拨鼠》《追球》等影片,先后斩获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金鸡奖最佳儿童故事片奖等奖项。

影视孵化 从本土故事到全球视野

今年5月,在昆明西山区春雨937工业文化创意园内,一场名为 “‘喜报计划’云南特别版”的发布会掀起波澜。该计划宣布将30部改编自喜马拉雅千万级播放IP的短剧投入拍摄,其中20部为云南本土IP,预计全网播放量破亿次。

这一计划由上海喜莱坞数字传媒科技发起,昆明1937国际短视频运营中心组织运营,立足云南本土特色,整合产业链资源,以“内容+基地+基金”为核心模式,实现短剧内容精品化和商业价值最大化。

孵化本土故事需要专业平台支撑。昆明1937国际短视频运营中心作为全省首个“内容+基地”一站式影视运营中心,规划建设现代、民国、古装、异域四大主题共60余个拍摄场景。“我们将为创作团队提供剧本打磨、拍摄制作、流量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带着创意入驻,带着作品出园’的便捷创作体验。”云南春雨华飞董事长李文斌表示。

从剧本孵化到成片完成,展现了艺术创作中剧本锤炼的重要性。近年来,昆明本着“内容走出去,投资引进来”的运营模式,筹建昆明影视剧本创作中心,组织省内外7家剧本工作室加盟,并进一步与团中央北京青年文学协会合作,实现影视产业链“强链”和“补链”。

7月5日,安宁石庄村迎来“文旅+非遗”短剧《风起兮》的开机仪式。这部由90后云南导演王飞翔执导的12集微短剧,以“云南滇剧第一村”为故事背景,巧妙融入当地国家级历史文物“王仁求刺史碑”的文化元素,讲述大学生曹飞鸿从追求流量到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变历程,将滇剧文化与现代创业故事相融合,成为本土文化创新表达的又一尝试。

《风起兮》创作团队组建了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编剧队伍,参与编剧的云南民族大学学生李晓娟表示:“参与这次创作不仅提升了我的编剧能力,更让我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这种跨代际合作模式,为云南影视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全产业链 构建光影昆明产业生态

“来一地、拍全国、通全球”——这是昆明向全球影视产业发出的邀请。

今年暑期,由潘粤明、王鹤棣主演的公安题材电视剧《黑夜告白》将上映,这部备受观众期待的影视作品就是在昆明拍摄的。陈燕介绍:“该剧自去年3月在昆明开机,主要在安宁、晋宁等地取景拍摄,剧组有五六百人,拍摄时间长达四五个月,对当地接待能力是不小的考验。”拍摄期间,当地由政府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与昆明影视行业协会和剧组进行对接,确保整个拍摄过程顺利,深受剧组好评。

今年以来,彭于晏新片《爆水管》、儿童题材电影《红闪电》、现实主义轻喜家庭温暖题材剧《好好的时代》以及《奔跑吧兄弟》等一批影视新作和综艺节目,也纷纷选择在昆明拍摄,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为观众铺展出一幅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自然野趣的画卷,也让昆明再次成为全国影迷关注的焦点。

一部影视作品就是一个文旅新招牌。目前,由昆明本土影视公司制作的《滇池睡美人》《我们的18岁》《金碧路10号》《金沙江畔》等影视作品,均已完成剧本创作。“特别是大型长篇电视连续剧《心诺翠湖长安兮》,题材和创作皆源自昆明,还有望同华策影视这样的行业龙头合作,有利于我们通过影视作品进一步讲好昆明故事。”陈燕说。 

去年4月,盘龙区871园区建成云南首个VP+XR虚拟影棚影视拍摄基地,昆明初步构建起包括影视投资、影视制作、播出放映和广告经营等在内的影视产业链条。如今,影视拍摄基地已聚集果果影视、星樾传媒、博雅汇通等影视企业。

崔晋曾参与《大圣归来》《驯龙高手》《龙之谷》《忍者神龟》等大制作电影的后期。8年前,他毅然放弃北京视效公司的高薪工作到昆明创业。“当时影视视效行业在国内刚刚起步,我非常看好它的前景。”作为云南晶晴动漫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主理人,崔晋带领的团队不仅能完成大制作影视项目订单,还在今年独立开发了自己的仙侠剧《天都异录》,并在爱奇艺独播。

在崔晋看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拍摄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影视创作生产带来更大冲击和压力。“我们这一行有集群发展的特点,希望昆明在影视科技链主企业培育、数字生态企业招引、技术人才引培等方面聚焦影视数字产业发展,对本土文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崔晋说。

文化出海 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澜湄实践

5月29日,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公布的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中,澜湄国际电影周成功入选,标志着云南影视出海战略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肯定。

澜湄国际电影周作为国家澜湄合作机制中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社会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自2016年12月首届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前6届活动吸引了澜湄流域六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超10个国家100多个影视机构参与;推选超120部优秀影片展映,观影人次达7.2万;落地合拍片8部,实现版权交流10多部。

云南影视出海的代表性作品《去有风的地方》创下传播奇迹。该剧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与华策影视联合制作,2023年1月首播后,收视登顶全国卫视剧榜首。目前,该剧以6种语言上线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平台,尤其在东南亚国家影响显著,成为继《五朵金花》后,云南传播最广的影视作品。

除此之外,中缅合拍电视剧《舞乐传奇》也开创了国际合作新模式。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将借助国际知名影视发行商与流媒体平台,推动“澜湄故事”系列作品在全球范围发行,制作系列宣传纪录片、幕后故事片等,展现电影周的文化价值。

6月21日,云南广播电视台在昆明发布国际传播计划,正式成立澜湄传播中心。该中心以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视听融合传播第一平台为目标,以云南卫视、云南澜湄国际卫视的“大屏端+海媒账号矩阵新媒体端”为两翼,发布了系列国际传播项目,包括《澜湄青年说》青年对话节目、《和合澜湄》系列纪录片、《胜利1945——红土地上的南侨记忆》短片等,同时推出澜湄视听“优播”计划、澜湄视听“优嘉”计划和第四届“Z世代”澜湄短视频计划。

自成立以来,昆明影视行业协会成功举办了澜湄国际电影周以及磨憨分会场活动、知名电影人昆明行活动、昆明影视产业与影视基地(园区)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并协助推广《八角笼中》《封神》《超能一家人》等多部国产大片在云南上映。此外,还参与中国国际动漫节云南赛区宣传推广,首次将云南动画项目带上国际动漫节赛事的舞台。

今年3月,电影《瑰夏》正式启动,这是昆明影视行业协会“昆明+”影视创作计划的首个“昆明+咖啡”电影项目。陈燕介绍,“昆明+”影视创作计划立足昆明、面向全省,致力于描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温暖故事,此后还将推出“昆明+鲜花”的《花自向阳开》、“昆明+美食”的《岩板家的玉罕风》等影视作品,以电影之名生产云南美、表达云南美、传播云南美。(昆明日报 记者王姗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