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丹娜丝”的影响仍在持续,其带来的水汽输送与大气环流变动,让云南的天空仿佛被拧开了水阀。近期关于云南降雨的词条频繁出现在同城热搜榜上,网友们对此也议论纷纷,“云南的雨下个不停,第一次感觉昆明这么潮湿”“每天干衣服出门湿衣服回家,不是淋湿的就是汗湿的”……
昆明的天 娃娃的脸
入汛以来,云南已出现12轮强降雨过程,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降雨偏多4成以上。
持续的降水让许多市民头疼不已,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昆明的天真的像娃娃的脸,有时艳阳高照,以为一天都会是晴天,结果出门不到5分钟就下起瓢泼大雨。”李先生表示,最不方便的就是大雨时赶早晚高峰,“披着雨衣骑电动车等红绿灯,真是身心俱疲。虽然有雨衣,但到家衣服裤子基本湿了。雨水打在脸上还影响视线,雨太大的时候只能找地方躲雨,十分浪费时间”。
李先生的做法在大雨天保障了自身的出行安全,如果雨大路滑还强行骑车出行,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学习避险知识 防范安全风险
连续强降水不仅引发城市积涝、常规洪涝风险,伴随危险的强对流天气如雷暴、短时强降水等,给日常生活与安全带来多重挑战,学习避险知识尤为关键。
强对流天气本就以难预测、来得急、破坏力大著称,雷暴、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这些“强对流家族成员”,常伴随剧烈天气变化。记者从云南省气象台了解到,当遭遇雷电时,千万要远离山顶、高地这类制高点,还有高压变电室等危险设施。勿用金属材质的雨伞、工具,金属饰品也得摘下;要是骑着车,赶紧找安全区域躲避;雷雨天可别在山顶开机、打电话,在家中遇到电闪雷鸣时,记得关掉电视、空调等电器,防止导电引发危险;若遇冰雹,迅速寻找室内或坚固的遮挡物躲起来,要是没找到合适的遮挡物,就背风蹲下,用双手护好头、胸和腹部。躲避过程中,远离易碎品和窗户玻璃,它们可能被冰雹击碎伤人,同时也别靠近照明线路、高压电线,避免触电。
市民需要注意,晴天也可能突发山洪,避险关键在于关注“一听一看”(听动静、看变化)征兆,牢记“暴雨时少出门”等口诀,遇山洪时垂直跑、及时求救,还应关注预警信息作好提前应对,筑牢山洪防御安全网。
记者从昆明交警微博获悉,降雨+强对流天气过境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外出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并做好防护;驾车出行要做好开灯、避水、防风措施,视线不清时善用车灯既是法定责任,也是安全措施:台风天开近光灯,大雨开“近光+前雾灯”,暴雨开“近光+前、后雾灯”;行驶选主干道,避开立交、地道、老城区易积水路段;涉水路段跟车慢行,水深超半胎勿强过,及时改道;行经高速匝道口、桥面、隧道口等横风路段,紧握方向盘、控车速。
7月的云南降雨持续,强对流天气交织带来多重安全风险。市民除了保障日常安全出行外,上述紧急避险知识也需要牢记心间,遇到突发状况才能冷静应对。(策划 王云 统筹 何晓宇 春城晚报记者 孙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