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教育帮扶情意浓 边疆“山茶”别样红 ——梁河县第一中学教育崛起纪实
德宏团结报    07-10 10:21:51

滇西边陲的梁河县,有一朵悄然绽放的“山茶花”。曾几何时,它因地处偏远、资源匮乏而“含苞羞涩”,如今却在教育春风的吹拂下傲然盛放。2025年高考,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各项指标一如既往地亮眼,特别是本科上线率达77.27%,较上一年提升了20.85个百分点,特控线人数111人,特控线率达23.81%,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奏响了边疆教育崛起的最强音。这朵扎根山乡的“山茶花”,正用奋斗书写着逆袭传奇。

从“低谷”到“高峰”:高考佳绩见证蜕变

晨光熹微,花木掩映。清晨的阳光穿过梁河一中的百年古榕树梢,洒在教学楼前的“逐梦石”上。石头上“立德树人”四个红字,映照着这所学校的涅槃重生。

“2025年的高考成绩,是对‘梁中人’十年奋斗的最好回报。”梁河一中校长寸永勐站在成绩公示栏前,指尖划过一组组数据:本科上线率较五年前翻了近一倍,特控线率达23.81%,111名学子跨过特控线,多项指标跃居德宏州前列。

时光倒回数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因教育资源匮乏,梁河一中的办学成绩长期徘徊在全州末位,不少家长含泪将孩子送往县外求学。“最困难的时候,优质生源一个都留不住,老师也难免有挫败感。”县教育体育局赵光耀局长回忆道。

如今,校门口的送学车辆里,外地牌照越来越多;课间操时,操场上整齐的队列里,满是自信昂扬的脸庞。高三毕业生赵同学的话道出了许多学子的心声:“曾经以为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圆梦,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云师帮扶:跨越山海的教育接力

梁河一中的蜕变,离不开一场持续十年的“教育接力”。云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帮扶,如阳光雨露,为梁河一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这朵边疆“山茶花”获得了生长的力量。

“只要到梁河,必进梁河一中。”这是云师大历届领导的默契。每年,梁河县委、县政府都会带队赴云师大汇报工作,而云师大的专家团队也总会带着解决方案而来。截至2025年6月,云师大附中已派出62批320余名教师,深入梁河一中开展专题讲座、教学问题诊断、高考备考指导和同课异构等活动。

资源的注入让学校焕发生机。云师大投入300余万元捐建的录播室、智慧教室,让边疆学子与省城名校共享优质课程;每年10万元的图书捐赠和尖子生培养经费,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电子阅览室里,高一年级阿昌族学生赵景景正通过在线平台观看云师大附中的名师课堂,“屏幕那头的老师讲得生动,感觉就像坐在名校教室里一样”。

教师成长是帮扶的核心。2016年起,梁河一中启动教师全员轮训,每两周选派2名教师赴云师大附中跟岗研修,至今已有218人次受益。物理教师瞿生辉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他在云师大附中接触到“问题链教学法”,回来后将“情境化教学”引入课堂:讲力学时,他带着学生在操场测量篮球抛物线;分析电路时,用当地傣族竹楼的供电系统做案例。“学生眼神里的光,就是我改进教学的动力。”瞿生辉说。如今,他已成为德宏州骨干教师,带出了多名考入985高校的学生。

“头雁工程”则为尖子生插上翅膀。云师大附中组建专业团队,通过线上答疑、线下集训,重点培养各年级10名优秀学生。2024年考入南京大学的徐华吞,曾因数学成绩波动陷入迷茫,正是云师大附中的老师通过视频连线,帮他梳理知识体系,最终让他在高考中取得数学单科138分的好成绩。

师生同心:用奋斗浇灌梦想之花

走进梁河一中的课堂,总能听到热烈的讨论声。“课前‘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中‘三环六步教学法’、课后分层辅导”,这套成熟的教学机制,是师生们共同摸索的成果。

“老师办公室的灯永远亮到最晚。”高三学生郭淑柔记得,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班主任每天晚自习后都会留在教室,直到最后一名学生离开才锁门;英语老师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单独编印“单词手册”,每页都标注着适合学生学情的建议。

半封闭式的“扁平化”管理,让学生养成了自律的习惯。清晨6点30分,宿舍楼道里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晚自习时,52个班级在无教师值守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安静专注。“以前我总爱拖延,是学校的‘入室即静’要求让我学会了规划时间。”毕业生闫航说,这种自律让他从高一的班级中游,逆袭成为高考理科全州前50名。

课余时光同样精彩。30个学生社团里,民族舞蹈社的目瑙纵歌排练正酣,播音社的成员字正腔圆,书画社的作品挂满了走廊。“我们不仅要成绩,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优秀班主任赵雪说。近年来,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本科双上线率逐年提升,多名学生通过特长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四川美院、云南大学等名校。

家校携手:信任筑起成长沃土

“千名家长进校园”活动日,学生家长杨女士走进女儿的课堂。看到孩子们主动起身向老师问好,听到课堂上清晰的小组讨论,她眼眶微红:“以前总担心县里的教育跟不上,现在彻底放心了。”

这样的转变,源于家长们实实在在的感受。曾经,不少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去县外读书。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同学自愿留在县内就读,很多县外家长在咨询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到梁河一中就读。“老师会定期和我们沟通孩子的情况,宿舍有24小时值班老师,连食堂菜谱都是每周公示的。”家长委员会成员赵先生说,学校的透明化管理让家长们吃下了“定心丸”。

在家长开放日的反馈表上,一位景颇族家长用双语写道:“看到孩子在操场上跳民族舞,在课堂上自信发言,我知道,把他交给梁河一中是正确的选择。”

向着远方:让“山茶花”绽放更艳

夕阳下,梁河一中内“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寸永勐说:“成绩只是起点,我们更要培养身心健康、胸怀祖国、扎根边疆、建设家乡的人才。”

如今,梁河一中已成为德宏州“边疆教育振兴计划”和云南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的典范。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有的成为乡村教师,有的投身基层治理。“是梁河一中让我看到了大山外的世界,现在,我想把世界带回大山。”一名从梁河一中毕业即将返乡工作的同学说。

这朵边疆“山茶花”的绽放,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用爱与坚守书写的篇章。在滇西的群山中,它正以更加绚烂的姿态,见证着一个个梦想的启航。(德宏融媒记者 倪桂英 通讯员 董诗林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