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市人社、妇联、工信、教育四部门共同发布和解读《济南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从推动经济发展扩就业、保障重点群体稳就业、强化创业支持带就业等提出6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全面提升就业工作。
据介绍,济南市正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培育壮大标志性产业链,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绿色低碳、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和民营经济就业主体作用,优化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助力各类企业稳岗扩岗。
在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方面,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及离校未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支持驻济高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大力发展县域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完善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广泛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开展困难人员就业精准帮扶,支持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提升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开展“技耀泉城”大培训,围绕产业和就业需求,推出更多绿色低碳、急需紧缺、新兴职业等补贴性培训。推行“一试双证”和技能人才“新八级工”制度,完善竞赛获奖选手职业技能等级晋升发展路径,贯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拓宽技能人才发展路径。统筹技工院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资源,壮大技工教育联盟,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强化创业资金扶持,发挥市级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实施创业补贴政策,拓展“创贷+商贷”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运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双创园,建强济南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开发“云孵化”平台,打造特色化创业街区,为创业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深入实施“社区微业”,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打造一批示范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动就业服务直达基层。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将超龄人员和实习学生等特定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指导,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调解仲裁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罗晓飞 通讯员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