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新华社点赞云南“做文明交流的践行者”
云南日报    07-10 22:40:10

7月9日,新华社发布《凝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合力——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述评》一文。

新华社截图

在扬对话之帆,谱交融之曲中,点赞云南做文明交流的践行者,探索拓宽世界现代化之路。

文中这样写道:

“来吧,我们舞翩迁,来吧,我们心无间。”今年1月14日,中老铁路“跨国春运”飞驰的列车里,“一路欢歌一路情”春节文化主题活动精彩上演。老挝歌手金茉莉的一首《老挝之声》,让人们深切感受着中老铁路既是携手现代化的幸福路,又是相亲相通的友谊路。

这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中国铁路春运首创的“跨国春晚”新春文化活动。从中国云南昆明驶向老挝首都万象,沿着铁路一路欢歌,让彼此梦想紧紧相连。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云南还有许多积极实践……

热闹的中柬文化走廊

2024年是“中柬人文交流年”为进一步深化中柬两国文化交流,2024年6月,中国(云南)—柬埔寨“游云南 看吴哥”遗产地之声系列活动在昆明启动。2024年8月6日,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中柬文化走廊启用仪式在柬埔寨暹粒举办。

澳大利亚游客基思与中柬歌舞演员合影。主办方供图

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中柬文化走廊设置在机场国际旅客出发区域,包括“世界遗产面对面 文明互鉴手拉手”主题图片展、静态展示区等内容。其中,主题图片展展出以中柬两国为主,覆盖其他湄公河国家的100幅精美图片。静态展示区围绕“绣”“雕”“彩”三个主题,展示来自中国云南及柬埔寨的非遗展品。

德宏展演人员向柬埔寨展商赠送绣包。主办方供图

柬埔寨驻华大使馆旅游专员丁义诊认为,在“遗产游”热潮下,随着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柬埔寨与云南携手保护世界遗产大有可为。

云南省和柬埔寨丰富交流形式,不断促进心联通。滇柬共同举办“美丽中国•七彩云南”文化交流、“游云南 看吴哥”遗产地之声等系列活动,为民众感知中柬文化提供新平台和新体验。

跟着郑和的足迹去串门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2025年5月,云南以2025年中沙两国建交35周年暨首个“中沙文化年”为契机,先后在利雅得、吉达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化旅游推介活动、“跟着郑和的足迹去串门——沙特主题采访活动”。

“茶和天下”·雅集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推介活动现场。字剑飞 摄

友谊的使者走进沙特,这是歌声、欢笑、乡愁相伴的活动。活动通过图片展、非遗体验、歌舞表演等形式,呈现云南的自然奇观与文化图谱,让沙特官员、国际友人体验了云南“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惬意;为滇沙媒体搭建了共叙文明互鉴故事的合作平台,也为在沙特奋斗的云南老乡,带去故乡的茶香和问候,拂去那一缕乡愁。

“茶和天下”·雅集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推介活动现场 字剑飞 摄

近年来,郑和已经成为云南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张名片。跟着郑和的足迹去串门——马来西亚主题采访、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七彩云南周边行、马来西亚文化旅游推介等一系列活动,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郑和精神内涵为主线,挖掘了中外各国、各行业中致力于友好交往、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的“新郑和”故事。友谊使者郑和带着来自故乡云南的问候,让更多人认识七彩云南、美丽中国。

携手开展世界遗产游计划

世界遗产游,像从南方吹起的暖风,让更多世界非遗相会,更多人相见。

今年5月,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怒族民歌“哦得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郁伍林去到了马来西亚吉隆坡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在“世界遗产面对面•文明互鉴手拉手”为主题的活动中,他热情邀约当地朋友来怒江体验“哦得得”的生活,引得不少外国游客“种草”。外国朋友说,云南怒江,藏着大马朋友不容错过的文化旅行密码。

郁伍林在现场表演。主办方供图

“世界遗产游计划”是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2024年11月联合发起的倡议计划,旨在通过国际友城合作,以云南6项世界遗产为主线,推进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该计划重点加强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公众保护意识,践行绿色低碳旅游,并支持社区参与遗产利用。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旅合作,展现云南自然文化景观和产业特色。目前,已在老挝、泰国、沙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发布不同主题的“世界遗产游计划”,今年7月还将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发布计划。云南日报-云新闻 记者朱东然 韩成圆 沈燕 郭瑶 王靖中 姚程程 杨春梅)

编辑:周姝雅    责任编辑:刘雄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