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帮扶开出幸福花丨35.2亿资金+31名干部:西畴绿了山头、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文山发布网    07-11 10:12:01
 

30年,荒山披绿装,石漠变沃土

30年,乡村焕新颜,群众展笑颜

……

自199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云南省西畴县结成帮扶对子以来,累计投入及协调资金35.2亿元,选派31名干部扎根边疆,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区书写了“绿富美”的乡村振兴传奇。昔日“生命禁区”,如今蝶变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西畴县用“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交出了一份边疆振兴的亮眼答卷。

产业绿洲:从“石缝求生”到“多元富民”

走进西畴汤谷文化创意彩绘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手绘,石膏脸谱、玩偶,笔筒……,经过村民们的巧手绘制,五颜六色的卡通图案呈现在各种工艺品上,惟妙惟肖。

在西畴县瓦厂村,村民们见证了家门口的“逆袭”,纷纷说道:“过去种玉米每亩收入不足500元,如今在文创园绘制壮族风情彩绘,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

除此之外,这里的文创产品还有草果、八角、咖啡等“汤检情”系列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这得益于最高检创新的“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市场”模式——投入15万元成立“汤检益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汤检情”系列农产品,连续三年为全村443户村民分红。

帮扶期间,最高检协调1000万元建成瓦厂村文创园,将壮族“女子太阳山祭祀”非遗元素转化为文创产品,带动5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还引入汤鑫电器电子配件厂,让老年求职者都有一个就业的岗位,实现大家都有收入。

电子厂员工欧阳庆明说:“在汤鑫电子厂,我们来这里上班,我们可以照顾到家,只要大家勤劳,每天还是能做到八九十,甚至可以做到一百多。”

希望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最高检协调捐赠的“南网知行书屋”内,5000余册图书和数字化设备让山区孩子触摸科技前沿。30年来,最高检累计建成14所希望小学,为26所偏远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协调捐赠5间“南网知行书屋”,实现农村学校数字化教学全覆盖。

教育帮扶更注重“授人以渔”,463名教师赴北京、昆明研修,清华大学专家线上培训1600名教师,县域教学质量跃居文山州前列;通过“新长城”等项目资助1000余名贫困生,组织19名学生赴青岛参加夏令营,7000名幼儿通过“山村幼儿园”项目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毛入园率从63.01%跃升至98.4%。

医疗防线:筑起边疆健康屏障

帮扶期间,最高检协调61套先进医疗设备,彻底破解了全县医疗设备老化难题。

“过去肠梗阻患者需转院昆明,现在30分钟内可确诊。”西畴县人民医院医生指着新引进的DR设备介绍。

2024年开展的先心病筛查行动,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到及时确诊和救治,帮助山区贫困先心病患者摆脱疾苦,更让13名患儿免费重获“心”生。

帮扶期间,医疗设备覆盖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引入澳洲慈善组织捐赠53台助听器及脑瘫儿童用药,惠及特殊群体200余人;建立“远程会诊+专家驻点”机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定期坐诊,年惠及患者超5000人次;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覆盖率达95%以上,筑起边疆健康“防护网”。

石漠奇迹:打造生态治理“中国样本”

站在三光国家石漠公园观景台,万亩猕猴桃林随风起伏。最高检协调1亿元生态资金,实施“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立体治理模式,植被覆盖率从28%提升至72%,西畴县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南昌水库等水利工程解决2.6万人饮水难题,沼气池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减少面源污染,10万亩石漠化土地复绿;扶持古树茶、猕猴桃等生态产业,建成1200亩经济林果基地,年产值超800万元;2024年,西畴县全年接待游客164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7.7亿元。

文化复兴:非遗点亮乡村振兴

汤谷村“女子太阳山祭祀”这一母系氏族文化,在最高检3.8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下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旅游“金字招牌”,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帮扶期间,累计投入270万元推动2项国家级非遗申遗,建成6个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传承人86名;支持拍摄的“西畴精神”MV全网播放量超500万次,让边疆文化走向世界。

振兴铁军:锻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既送理念,更育人才!”最高检机关党委与瓦厂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法治积分”制度,助力该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30年来,累计培训党政干部、技术人员6500余人次,选派4名西畴干部到最高检交流;联合清华大学、国家开发银行举办培训班40余期,24名干部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500余人次,200余名村民掌握古树茶加工、电子线圈生产等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新起点再续华章

2015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西畴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462.83元增长至14502.99元,农村公路硬化率、卫生户厕覆盖率分别达100%和70.08%,创造了喀斯特山乡的发展奇迹。最高检挂职干部表示,未来将聚焦“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动帮扶从“输血”向“造血”深化,让“检察蓝”与“生态绿”交织的振兴图景,在云岭大地铺展更壮丽的画卷。

30年,最高检用脚步丈量初心,以法治浇灌希望。当石漠荒山变身“绿色银行”,当非遗文化激活乡村振兴,当边疆儿童拥抱数字时代,这份跨越时空的军民情谊,不仅书写了山河巨变的史诗,更镌刻下“人民至上”的时代印记。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