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猫,是屋脊上那尊龇牙瞪眼的“镇宅神兽”,从来就不是个简单的装饰品。它是古人智慧的凝结,是驱邪避凶、守望家宅平安的吉瑞符号。当它从青瓦屋檐走进文创商店,这本身是非遗活化的好事——但活化不等于随意“变形”,文创更需守住文化符号的“魂”与“格”。
有所为:赋予新意,不失本真
文创产品本身是载体。精美的包装或附赠的小卡片,可以讲述瓦猫的来历、寓意和背后的文化故事,让消费者不仅买到一个物件,更带走一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做成精巧的书签,夹在书页间,仿佛这位小守护神也在守护你的精神家园。设计成镇纸,伏案书写时,它默默“镇”住纸页,也“镇”住浮躁的心绪。这些用途,延续了它“守护”的核心功能,只是场景从物理空间转向了精神空间。关键在于,设计需尊重其文化意涵,形态上保留其标志性的“精气神”(如昂首、瞪眼、张口、翘尾),而非仅仅取其“虎狮化为猫形”而沦为普通萌物。
有所不为:触碰底线,消解神圣
“瓦猫烟灰缸”等文创为何不可取?这是典型的“符号自污”。瓦猫的核心象征是守护、驱邪,是已有2000岁的瑞兽,石狮子见到都要尊称一声大哥。做成垃圾桶烟灰缸的瓦猫,是对其文化内核最根本的悖逆与消解。瓦猫的“大口”,本意是吞噬邪祟,是力量的象征。在烟灰缸的设计里,这张大口变成了接纳烟灰的入口,其象征意义被彻底扭曲甚至矮化为一种功能性的“容器”,完全背离了其精神寄托的本质。这类产品会向消费者,尤其是对瓦猫文化不了解的年轻人,传递一种错误认知:瓦猫只是个造型奇特的“猫”,可以随意使用、恶搞。这严重损害了文化符号的严肃性和独特性。
文创的边界:守护文化内核是创新的前提
好的文创,是让传统在现代语境下“得体”地新生。它需要创意,更需要敬畏之心。要深刻理解瓦猫作为吉瑞文化符号的核心寓意(守护、辟邪、纳福)和精神内核(神圣性)。这是所有创意衍生的基石,不可动摇。为其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时,新功能应与其原始象征意义有内在的契合或正向的延伸(如守护书本、镇守书桌、陪伴心灵)。避免功能与其文化寓意产生冲突或贬低。在造型设计上,可以适度简化、萌化以符合现代审美,但标志性的特征和那股子“守护的威严感”不能丢,否则就失去了识别度和文化独特性。
瑞兽瓦猫从屋脊走向文创,是文化走进生活的可喜一步。但这一步怎么走,关乎文化的尊严。文创不是给传统符号随意“套壳”,而是为它寻找契合灵魂的新衣裳。像“瓦猫烟灰缸”这样的设计,看似是创意,实则是对文化深意的轻慢。真正的文化创新,是让千年的守护神,在现代生活中依然保有那份值得敬重的“体面”,继续守护着人们心中对平安喜乐那份永恒的祈愿。让瓦猫体面地“活”在当下,才是对这份古老智慧最好的传承与活化。(评论员 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