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云南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云南旱情汛情叠加,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而复杂。全省各级水利部门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全力做好各项工作,防汛抗旱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今年,云南首先遭遇较严重的干旱,旱情最严重时有25.04万人供水受到影响。5月23日进入雨季后,发生旱涝急转,全省遭遇12轮较强降雨过程,暴雨洪水频发重发。今年,全省平均降雨量57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8.3%,比去年同期偏多23.6%。全省有43条河流的44个水文(位)站出现54站次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有10场次超保证水位,超警站次为近10年来第二多年份。全省洪涝灾情涉及16个州(市)的112个县(市、区),受灾人口81.89万人,其中水利工程损失4.9亿元。
今年春季,旱情迅速发展,省水利厅及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加快推进“地下找水、天上要水、山泉引水、应急调水、全民节水”抗旱保供“5个行动”。加强协调,突出抓好昆明市主城区供水安全。落实农村供水保障措施,全力保证生活生产用水。累计启用已建成的151口应急井、290处山泉引水工程和139个应急调水工程;新建53个应急供水项目。累计解决49.17万人因旱影响供水问题、13.31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问题;全省灌区累计供水23.22亿立方米,保障1371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全省在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方面取得突破,建成2部机械式X波段测雨雷达,在建1部、规划建设5部,雷达数据接入云南省山洪灾害四预系统,实现局地短历时强降雨的快速、高频、全域覆盖监测。
同时,已建成6723个山洪自动雨水情监测站和3915个水文报汛雨量站,规划新改建4450个雨量站,全面消除山洪灾害重点防治自然村监测盲区。此外,全省已建成443个水文(位)站,形成较为完善的水文监测站网、监测体系。持续优化水文站网布局,填补监测空白,推进18处水文(位)站建设、水文测站测验设备和测验方法的现代化改造,提升高洪和超标准洪水监测能力,实现全省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水文监测控制率达100%。成功应对入汛以来43条河流44个水文(位)站出现54场次超警戒水位洪水;45次提前预报超警戒水位洪水。
已构建水库安全度汛责任体系
各级水利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抓好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发布山洪预警4009次,发出预警短信17.12万条,累计叫应有关防汛责任人和落实预报预警处置情况1.55万次,为安全有序组织群众转移避险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省、州、县水利部门有效落实“1262”机制,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提前采取防范应对措施,有效应对怒江州5·31洪涝灾害,全力预警叫应,指导开展群众转移避险工作,为安全转移近4000人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目前,全省已构建水库安全度汛责任体系,2025年落实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年行动,加快实施29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建设,推进2802座雨水情测报和2473座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完成后将实现雨水情预报设施“全覆盖”、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应设尽设”。全省科学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健全预警发布机制,依托水利工程施工队伍,基本实现全省每座水库均对口落实一支防汛应急抢险队伍,预置抢险力量、物料、设备,迅速、有序、高效应对水库重大险情。(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