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首都,暖风扑面。比这更温暖的,是世界各国文化使者似火的热情。7月10日,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
兰花奖是由中国外文局发起、面向全球设立的文化交流奖项,旨在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表彰奖励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和机构。来自保加利亚的伊琳娜·博科娃、塔吉克斯坦的拉希德·阿利莫夫、法国的马克西姆·维瓦斯等9位外籍人士,以及美国的费城交响乐团获得本届奖项。
记者在现场发现,获奖及入围者中既有初识的新朋友,也有熟悉的老面孔。虽然语言、服饰、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都怀揣着同样的信念:通过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伊琳娜·博科娃:终身荣誉奖得主的“云南收获”
当保加利亚的伊琳娜·博科娃走上领奖台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她曾多次访问中国,不仅亲眼见证了中国在教育、文化和遗产保护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在推动全球文明对话,特别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荣获本届兰花奖终身荣誉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记者王靖中/摄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荣誉之一。”博科娃动情地表示,中国有句古话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交流正是这样一份需要长期投入和耕耘的事业。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了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重要演讲。“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博科娃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记忆犹新。她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全世界人民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精神。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价值,只有不断交流、相互学习,人类文明才能迈向新高度。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举办期间,博科娃第一次来到云南。“我走访了当地多个村寨,与居民深入交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云南在减贫实践与乡村振兴上积累的宝贵经验、取得的丰硕成果,还有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她认为,多种文化的交织互动,有效促进了社会包容、和谐发展,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这次访问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支持、推动全球文明互鉴的决心。
英德拉南达·阿贝塞克拉:斯中友谊的“民间大使”
斯里兰卡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会长英德拉南达·阿贝塞克拉入围了友好使者奖。这位被誉为斯中友谊“民间大使”的学者,在过去20多年里,为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倾注了大量心血。
斯里兰卡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会长英德拉南达·阿贝塞克拉 供图
“入围这个奖项,我觉得无比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阿贝塞克拉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表示,斯中友谊源远流长,法显大师、郑和船队的故事至今仍在两国人民中传颂。“我的工作就是让斯中传统友谊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他自豪地说。
云南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门户,在中国与斯里兰卡各领域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阿贝塞克拉特别提及自己与云南的深厚渊源。“过去10年间,我曾数十次来到云南。看到这里不同的民族与文化相互包容、和谐发展,我十分感动。我认为这就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他感慨道。
近年来,阿贝塞克拉积极推动斯里兰卡与云南在经贸、教育、文化、旅游、青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今年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期间,他不断奔走,向各国嘉宾,特别是青年朋友介绍主题国斯里兰卡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我期盼通过这样的交流,让更多人成为传播、实践斯中友谊的使者。”
谢莫尼勒:柬中铁杆友谊的坚定践行者
“这不仅是对我多年来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让我坚定信念,继续从事柬中友好事业的重要鼓励。”柬埔寨柬中友好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言语中满是坚定与自豪。作为本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的入围者,他用近20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铁杆友谊的真正含义。
柬埔寨柬中友好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 供图
谢莫尼勒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8年,当时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当时,我被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所吸引,也被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深深感动。”他回忆道,多年来把自己全身心投入柬中文化交流事业中,不断在教育、文化、媒体、民间交流等领域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合作。
谢莫尼勒是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的老朋友和重要合作伙伴。过去7年,他多次接受中心记者的专访,并在中心旗下柬文《高棉》杂志开设“谢莫尼勒说”专栏,为中心撰写近百篇专家观察稿件,深受读者的喜爱。说到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谢莫尼勒认为双方共同举办活动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去年,他参加了“游云南 看吴哥”遗产地之声系列活动和中柬文化走廊系列活动等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我和当地记者深入探访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这是一次难得的考察实践,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云南的发展和遗产保护的情况和经验。”在哈尼族村庄里,村民们教谢莫尼勒跳当地传统舞蹈乐作舞,他则教会了当地村民柬埔寨庆祝新年时跳的祝福舞。“这就是最生动和有效的文化交流,我至今还记得乐作舞的旋律和动作。”
“友谊不是一天就能够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的信任、真诚的沟通以及持续不断的并肩协作。”谢莫尼勒特别强调了文化交流对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性。他相信,通过两国政府、媒体、高校、企业等的不懈努力,柬中铁杆友谊必定能历久弥坚,两国人民的心也一定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展望未来,谢莫尼勒希望继续在柬中文化、媒体、青年交流等领域深耕。“我已做好准备,继续为巩固柬中友好关系作出新贡献。”(云南日报 记者王靖中 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