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借鉴“苏超”经验 打造民族特色足球联赛
昆明信息港    07-14 14:25:24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火爆绝非偶然。这场以“草根足球”为载体的城市营销革命,仅用两个月便拉动景区预订量暴涨300%,吸引18万现场观众,让十三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在绿茵场上绽放。云南作为多民族交融的旅游大省,完全有能力复刻这一模式,但必须紧扣本土基因,在以下五方面实现突破:

文化先行:拒绝同质化,深挖“一城一民族一故事”

江苏联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散装江苏”的调侃转化为城市个性的竞技舞台:南京“踏平花果山”的霸气、南通“铁血真南哥”的硬核,每张海报都是城市文化的微缩景观。云南应更极致地展现民族风情,例如,大理州可大胆设计白族扎染元素球衣配以“苍山雪洱海月,踢球更要风花雪月”的口号;西双版纳也可尝试傣象图腾队徽+“泼水节攻势”的战术命名;香格里拉则可展示自己藏式经幡装饰的真·高原主场+“转经筒弧线球”创意海报等等。

运营机制: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低成本高效运作

江苏成功的关键在于 “专业运作+全民参与”双轮驱动。云南应快速建立高效机制,参照江苏模式,统筹票务、赞助、转播权等工作。比如坚持5至10元的亲民票价,将各个城市的主场设在州/市体育中心,避免新建场馆的巨额投入;再如开发“云南赛旅通”小程序,打通球票预订+景区折扣+特产订购,复制江苏“一站式消费闭环”等等。

体旅融合:让足球成为文旅新入口,引爆全域消费

云南版的“苏超”不妨大胆些,将赛程联动节庆,例如将丽江主场赛程与火把节叠加,推出“足球狂欢夜+万人篝火派对”;更可将消费场景再造,例如昆明主场比赛日,地铁延长运营至深夜,在市内主要商圈设“菌子主题夜市”,面向游客及客场球迷;同时,赛事可依托“中老铁路”优势,打造云南足球联赛的国际视野,邀请东南亚城市联队参赛,打造“澜湄足球友谊赛”品牌,提升区域影响力。

传播破圈:全民玩梗,制造“癫”味十足

江苏的爆火始于网友造梗狂欢。云南需构建 “三层传播网”,制造独特“滇”味。首先,官方造势要“敢玩”。“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可以说是2025年最火爆的官方玩梗,赛场及城市大屏“多机位直播+城市VLOG”模式可谓是“癫味”十足,颠覆官方刻板印象。脑洞大开的城市宣传片都让看过的观众怀疑“这真的是官方?”。其次,民间共创要“引爆”,可发起 #云南足球三十六计# 挑战赛,鼓励球迷用民族方言解说精彩瞬间。赛场上的悬念营销要“出圈”,如借鉴“常州啦啦队跨城助威”事件,可大胆策划“佤族木鼓队‘突袭’德宏主场”等跨界互动事件,引爆社交媒体。

可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构建“三步走”战略

虽然目前“苏超”热度持续,但仍需警惕不少网友指出的风险,那就是——业余赛事热度易消退。如果云南要打造“滇超”的话,应该考虑“三步走”试点:即“首年试点”夯实基础,优先启动昆明、玉溪、曲靖、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赛区,采用单循环赛制;“三年扩容”激发活力,吸纳昭通、保山、红河、楚雄等州、市用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将赛事扩容到全省范围;“产业延伸”反哺未来,待联赛具有一定规模,及群众基础,开发“滇超”及相关IP,收益反哺青训。

云南足球,曾书写“高原不败”的传奇,也经历红塔的“昙花一现”,如今正迎来玉昆的“顶峰相见”与城星的“摸索前行”。当江苏用足球回答“我们是谁”时,云南的答案理应更澎湃、更独特——这里有26个民族的狂欢基因,有雪山草场的壮阔舞台,更有“万物皆可跳舞”的生命力。借鉴江苏精髓,而非照搬模式,用赛场上纳西汉子的冲撞、看台上傣家姑娘的象脚鼓、直播间里“菌子中毒式解说”的魔性,向世界宣告:云南不只贩卖风景,更在创造一种热血沸腾、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 这,才是“滇超”踢出城市营销新天地的终极答案。(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合宇聪)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