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勒市梅花寨温泉池畔,正和老伴舒展筋骨的天津旅居客阎光望着满城绿意感慨:“处处是花园,来了就不想走。”不远处的艺术中心里,刘燕正和旅居联谊会艺术团的伙伴们排练节目,她说,这里景色秀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8.8摄氏度,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近年来,弥勒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积极探索旅居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栖息于此。
一张服务名片,破解旅居融合密码
2024年6月,云南省首个旅居联谊会在弥勒市诞生。这个以“丰富旅居体验,提升生活幸福感”为宗旨的平台,为旅居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我们提供‘吃住行游娱购、医康养体学智’全链条服务,目标是要把‘客人’变‘家人’。”弥勒市旅居联谊会会长李腾虎说,短短1年,联谊会提供旅居规划和建议咨询3000余人次,其贴心服务促成旅居客在弥勒市购房723套,推动“旅居”向“定居”深度转化。
联谊会不仅关注旅居客的物质需求,还注重精神文化的滋养。艺术团、活动中心的成立,为旅居客提供了才艺展示的舞台,200余名团员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在弥勒市泡温泉、唱曲,非常开心。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刘燕在排练间隙说道。联谊会还策划了主题活动、健康分享、旅居经验交流等50余场活动,帮助旅居客快速融入本地生活,感受弥勒市的独特魅力。
在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方面,联谊会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组建“商家互推联盟”,整合住宿、餐饮、交通等多领域从业者,实现客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金融“活水”同步注入,累计发放“民宿贷”56笔,为旅居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住宿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服务质量。
一组数据,诠释高质量发展内涵
关于旅居产业的探索,弥勒市远不止于温情服务。在推动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弥勒市多措并举重构产业发展逻辑。
规划破壁。该市将文旅康养纳入“3个百亿级产业链”,构建“康养+”多层次产品体系。2024年新签约文旅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弥勒市东风片区乡村振兴等项目正加速推进。
流量转化。今年1月至4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31.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9%;实现旅游总花费77.77亿元,同比增长9.61%,“旺丁又旺财”态势明显。
业态升级。东风韵主题旅拍、太平湖直升机观光等新业态,有效推动游客从“打卡”转向“刷卡”,从“过路”变为“过夜”,旅居日均人数从淡季的2万人跃升至旺季的6万人。
上海游客吕立强掏出手机展示联谊会推荐的旅拍路线:“原本计划住3天,结果泡了半个月温泉。”如今,弥勒美憬阁酒店、太平湖森林木屋酒店等高端住宿集群发展,全市1398家住宿企业提供的5万余张床位,承载着源源不断的旅居人潮。
一个区域联盟,编织旅居经济生态圈
在弥勒市旅居联谊会的推动下,“旅居城市联盟”应运而生。弥勒与蒙自、建水、屏边等周边地区共享客源,并与河南、川渝、东北等地的老乡会联动引流。“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客源成倍增长。”李腾虎说。
弥勒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银龄候鸟人才工作站”,吸引医疗、农业领域退休专家参与康养研发;借助新媒体传播力量,弥勒市授予旅居博主“蓝天学长”“旅行推荐官”称号,新媒体矩阵播放量屡创新高,有效提升了弥勒市旅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弥勒市,旅居产业的升级曲线与高质量发展轨迹高度重合。这座小城正以独有的生态本底,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生态为基底、融合为路径的旅居产业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