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编者按:自5月进入汛期以来,德宏州各地遭遇多轮强降雨侵袭,严峻的防汛形势给全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关键时刻,在州委、州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携手共筑防汛“安全堤”。
为深入报道德宏州防汛救灾工作,展现各级各部门在防汛一线的担当作为,本报记者将深入州应急管理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气象局、州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进行采访,推出系列报道。我们将聚焦防汛工作中的关键举措、感人瞬间和先进典型,全面呈现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汛情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合力,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5月入汛以来,多轮强降雨接连侵袭德宏大地,防汛形势严峻复杂。作为全州防汛抗旱工作的“指挥中枢”,州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州防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从制度完善到实战演练,从监测预警到应急处置,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为守护全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统筹规划,全面部署“防汛网”
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和全州防汛工作部署会、调度会议上对今年防汛减灾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提出工作要求。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迅速响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统筹各级各部门压实各方责任、开展风险隐患整治、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备足物资物料强化救援队伍、汛期值班值守巡查,提前要求各县、乡、村、组全覆盖完成群众转移避险演练工作。
未雨绸缪,下好防汛“先手棋”
“汛期来临前,必须把隐患排查做细做实,才能掌握防汛主动权。”这是州防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4月22日至30日,州防指牵头组织各部门开展汛前“拉网式”检查,通过实地走访、台账核查、技术评估等多种方式,精准梳理出385个防汛隐患点。截至6月30日,367个隐患已完成整改,整改率达95.32%,剩余未整改隐患均因设施施工进度或资金拨付问题,正由专人跟踪推进,确保汛期前动态清零。同时,积极配合省防指完成汛前检查,对反馈的4个问题项目,第一时间分解到县(市)和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到位。
防汛责任落实是关键。汛前,州防指依法完成全州重要江河、水库(水电站)、防洪城镇及山洪灾害易发区防汛责任人公示,同步完成全国、全省行政责任人复核,确保每一处隐患点、每一段堤防都有“专人管、专人守”。针对56个乡镇及辖区行政村的不同防汛需求,州防指指导完成490份应急预案修订,让预案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结合2024年山丘区人员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经验,更新8664名网格员信息,精准联系47927户190720名受威胁群众,动态优化转移路线和安置点,为快速转移筑牢“安全通道”。
科学调度,构建应急“指挥网”
进入汛期,州防指迅速启动“战时机制”。印发通知,明确州政府领导、州防指副指挥长带班的值班体系,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确保雨情、水情、险情第一时间上传下达。截至目前,全州防汛信息渠道畅通,应急响应及时高效。
“根据气象预报,未来24小时我州将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请各县(市)防指提前做好防范准备……”这样的会商研判,在州防指已成常态。入汛以来,州防指根据降水趋势和防汛形势,组织召开州级防汛减灾会议9次,州委书记姜山、州长卫岗、常务副州长赵冬梅、副州长刘毅鹏分别在会上部署工作,累计参会500余人次,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联动”的防汛格局。
6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汛应急演练在芒市举行。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联合芒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依托5G视频传输技术,让主会场实时接收各点位灾害处置画面,通过灾情会商系统同步调取气象、地质监测数据,全流程检验“预警—叫应—转移—抢险—终止”闭环机制。全州各县(市)、芒市各乡镇(街道、农场社区)设多个观摩分会场,260余人参与演练,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精准应对,打好防汛“主动仗”
面对入汛以来的5轮强降水过程,州防指坚决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第一时间印发5期防汛预警提示,督促各级各部门提前部署。累计组织9832名干部下沉一线,转移群众289户982人,实现“零伤亡”。
为提升防范科学性,州防指加强与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结合省、州《重要天气预报》,不定期举行专项会商,适时启动《德宏州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截至目前,已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2次,印发《防汛工作专报》7期,为精准防汛提供决策支撑。同时,每周结合气象《天气周报》及多部门会商结果,印发《防汛会商周报》7期,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和措施,让防汛工作更具靶向性。
从汛前排查到汛期值守,从预案修订到应急演练,州防指始终站在防汛救灾最前沿。接下来,面对仍将持续的汛期,州防指将继续绷紧防汛之弦,以更严密的部署、更扎实的举措,守护德宏这片土地的平安与安宁。(德宏融媒记者 倪桂英 通讯员 杨弘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