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运动场地打篮球、打乒乓球。 记者李海曦摄
7月13日9时30分,阳光洒在昆明市第一中学体育场上,周晶已经和儿子沿着跑道慢跑了3圈;16时42分,张凌潇和朋友在盘龙区金康园小学同德校区篮球场上来了一场对抗;19时,暮光还没有完全退去,昆明市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的乒乓球桌前,64岁的刘福军一遍遍地教老伴如何接发球……
这是昆明市82所中小学体育场地暑假期间面向社会开放的第一天,市民通过预约进入学校运动场地进行锻炼。2024年暑假期间,昆明市在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场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同时,于全省率先试点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此后继续在寒假和春季学期内面向社会开放,让昆明市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更多有效利用,让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可见、可达、可享,春城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空间进一步“扩容”。
学校打开门 市民健身幸福感倍增
“暑假可以去学校里踢球了!打篮球、打乒乓球也可以约。”今年暑假第一周,云大附中呈贡学校学生小睿就兴冲冲地向同学们发出邀约。
往年放假期间,小睿总想约同学一起打球,但是小区篮球场太小,社区开放球场人多。如今,学校体育场面向社会开放,每天8时至20时都能预约入场。小睿妈妈说,孩子们在学校里进行体育锻炼,人少、离家近、免费,“在‘昆明体育’微信公众号上实名预约,手机一操作,入场资格就到手了”。
在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市民汤女士为父母进行了预约,她说父母喜欢打乒乓球,学校球桌比较多,随时都能和朋友一起约着打球。汤女士说,老人不必跑很远的路,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满足锻炼的需求,又安全又方便。“老人有地方和朋友约着锻炼身体,我们下班后也能陪父母、孩子一起在校园里散散步,满满都是幸福感。”汤女士说。
市民陈佳讯预约的是高新一小科医路校区。18时30分,一家3口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学校,第一感觉是校园干净整洁,开放的彩色塑胶跑道、足球场地、篮球架等设施情况良好。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自发组队踢足球,陈佳讯和丈夫沿着跑道散步,周围还有几个中年人打篮球、家长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不少青年沿跑道一圈圈慢跑,不同年龄的人同场锻炼,互不打扰,休息时就坐在操场边的椅子上喝水、交谈。
“学校开放运动场地,让我们晚上‘遛娃’有了好去处,从小区步行不超过10分钟就能到,全家人一起参与运动,可以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又可以拉近亲子感情。”陈佳讯为自己的首次校园运动场体验点赞,她说自己也会向周围的朋友、邻居推荐预约校园运动场地,也希望大家入场后遵守规定,爱护学校体育设施,保持校园整洁,共享优质运动场地。
家校社联动 推进全民健身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对体育健身的热情持续高涨。然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相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民的健身选择。在此背景下,昆明市积极探索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扩容体育场地供给,为更多市民就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便捷条件,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2024年,昆明市首批39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试点向社会免费开放,仅2024年暑假期间预约人数就达1.3万人次,得到了市民广泛好评。今年暑假,昆明市开放学校增至82所,开放数量翻番,涵盖了昆明市各县(市)区,开放场地主要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体育设施。
为保障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顺利开展,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一方面,印发工作方案,遴选开放学校,召开推进工作会议,保障开放工作有序进行;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场地及器材安全性,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同时,各学校也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引导市民文明健身,共同维护校园秩序。
“五华区先锋小学西城林语校区和白麓城校区在暑假期间都面向社会开放,我们已经做好了接待准备。”先锋小学副校长张鹏介绍,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完备,西城林语校区有250米环形塑胶跑道,4块篮球场和10个乒乓球台,白麓城校区也开放了篮球场和田径场,可以满足周边市民健身锻炼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入场,学校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也安排了保安和老师接待和引导。
“我们开放了离运动场最近的校门,大家进入学校走到体育场只需1分钟左右。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提醒大家锻炼时遵守公约,我们准备了承诺书,进场的市民通过人脸识别确认身份,在承诺书上签字之后就可以入场。”张鹏说,在学校开放期间,每天都有值日老师巡视,提醒进场锻炼的市民注意安全,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同时还与派出所、社区医院联动,预防意外发生。
盘龙区联盟小学是2025年暑假期间新增的开放学校。校长文绍华介绍,学校每天都安排了保安、保洁和工作人员值班,确保开放顺畅、场地整洁,同时还可以为市民提供安全保障。目前,学校开放了田径场,篮球、乒乓球、足球场地在修缮后也会逐步开放。“学校通过物理隔离,把运动场地和教学区域分开,入场路线也经过设计,市民由1号门进入场地,距离最短。”
文绍华说,在学期结束前,学校就向家长宣传了暑假期间开放的信息,家长都非常支持。从开放首日预约的情况来看,也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入场。“我们学校向来重视体育工作,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在暑假期间也给学生布置了每天锻炼1小时的实践作业。现在校园开放了,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完成体育作业,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拉近了亲子关系。同时,能够为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场地,满足健身需求,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也达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的。”
昆明市中华小学是首批开放校园运动场地迎接市民入场锻炼的学校之一,2025年暑假期间,学校3个校区都面向社会开放。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最初学校只开放了篮球场,去年场地修缮完毕后,乒乓球台、田径场、足球场也开放了,为市民健身锻炼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今年暑假期间,学校还购买了开放场地责任保险,增加了相应保障,同时也协调了社会医疗力量,为顺畅开放保驾护航。
双向奔赴 体育惠民在身边
“丰富公共体育设施”是昆明市政府2024年“10件惠民实事”之一。2024年暑假期间,昆明市首批39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试点向社会免费开放,走出了全省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的第一步。2025年寒假期间,昆明市继续开放4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并从6月10日起将开放时间向工作日和节假日延伸,这也是昆明市在学期内向市民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的一次尝试。
经过前期开放,越来越多市民认可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有关人士表示:“在全省率先试点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既是回应群众健身诉求,办好民生实事的具体举措,也是探索以共建共享方式解决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的尝试。”
云南省体育局竞赛管理和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吕汇慧表示,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对于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市在全省率先试点,目前来看,比较好地实现了有效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压力、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锻炼需求的目标。昆明也通过实践,为全省各州(市)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校园要开放得好、开放得广,不仅要依靠教育体育部门和学校不断探索实践,也需要广大市民支持配合,自觉遵守学校制度规定,服从学校引导管理,共同守护校园安全,尤其是广大市民要担起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比如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让自身安全有保障,更要科学评估自身健康状况,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得好、开得久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校方、市民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让更多体育场地加快开放步伐,推动全民健身战略落地落细。未来,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将在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持续关注场地开放情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开放范围,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优质的体育资源,为建设健康昆明贡献力量。
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敞开大门,校园在假期里将不再“静悄悄”,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市民运动的热情,将交织成一幅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的全民健身图景。健身资源从“围墙内”推向“校园外”,体育让教育与社区相连,让更多人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让健康和谐成为城市主旋律。(昆明日报 记者余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