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双江:十年桑蚕路 织就乡村振兴“致富绸”
临沧新闻网    07-16 15:03:35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桑蚕养殖正成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沙河乡南布村十年磨一剑,用一片桑叶、一颗蚕茧,织就出“以蚕为媒、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特色振兴之路。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png

2016年,双江支福桑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如同“管家”一般,全程参与桑蚕养殖从养殖到收购的各个环节。如今,南布村的桑园面积已从最初的20余亩扩展到500余亩,8万株新桑苗在田间扎根生长;参与养殖的农户也从最初的几户增加到100多户。不仅如此,村“两委”还联合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水泥等物资支持蚕房扩建,并修缮了3公里产业路和灌溉渠道,为桑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png

双江支福桑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龙表示:“我们主要就是为蚕农做好服务,从引进优良桑树种苗,到现在规范养蚕技术,我们全程跟进。现在采取分户养蚕、集中收购的模式,既保证了蚕茧质量,也让蚕农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2).png

产业要长远,科技是关键。南布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不断引进优良桑树种苗、规范种植、科学养护等方式优化桑树种植,还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先进经验,采取规范消毒、恒温保障等措施科学养蚕,提升桑蚕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3).png

“以前我们家种甘蔗、种玉米,但是收入不怎么好。后来我们村引进种桑养蚕,我们就跟着一起养殖,他们还帮我们找销路。我们一年比一年养得好了,老板也不欠我们,钱也好拿。现在我家种桑养蚕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桑蚕一年可以养8至9批。”养殖户李双元介绍道。

101.jpg

在南布村,桑蚕的价值不止于蚕茧。冬季修剪的桑枝也有了新用途,致富带头人周认科带领养殖户将冬季修剪的废弃桑枝切片晒干,变废为宝。今年仅桑枝回收就达50余吨,给养殖户额外增收了10万元。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png

一片桑叶染绿山村,一颗蚕茧织就致富路。经过十年的深耕细作,南布村把桑蚕产业做成了年产值超300多万元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4.2万元。从单一种养到全链开发,这条“绿色绸带”正越织越宽,托起南布村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360截图20250715093051166.jpg

近年来,随着桑蚕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以及蚕农的经验技术不断提升,双江县蚕茧和僵蚕的产量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蚕丝被、蚕丝服饰等深加工产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这条“小蚕桑”产业链正不断拉长变粗,生动演绎着“小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融媒体记者   付元刚   通讯员  张智新  俸江芹  李贞涛    编辑  付元刚)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