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与完善,我国残疾人事业正逐步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法治的坚实护航下,我州各级残联积极主动作为,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落地落实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入助残实践的全过程,通过扎实举措,坚决捍卫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法治引领残疾人就业突破传统框架
2023年来,德宏州各级残联积极探索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新模式,多措并举引导残疾人就业向“新时代新就业”方向延伸,推动全州残疾人就业服务迈上新台阶。
制定出台《德宏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德宏州残疾人就业创业领军人才选树实施细则》,不断筑牢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法治基础。
以培训促就业,打破传统培训模式,采用“专题授课+实践教学 +观摩学习”的方式,全州各级残联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865名残疾人参训并掌握一技之长。
以比赛促能力提升,举办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暨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竞赛,设置短视频制作、直播带岗等项目,帮助残疾人掌握符合时代需求的技能。在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暨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竞赛中,德宏代表队获第五名,1名残疾人工作者在职业指导竞赛中获第一名,并在全国比赛中斩获第二名。
以帮扶促增收,持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防返贫监测对象为重点,通过“造血式”帮扶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仅2024年就助力610户残疾人家庭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增收。
在全州各级残联的指引下,残疾人向社会展示出多元价值,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收入渠道持续拓宽,“包容、平等、互助”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法治跨越,让“有碍”变成“有爱”
2023年以来,我州各级残联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抓手,统筹推进无障碍建设,在多方协同下,全州残疾人生产生活、获取信息的“最后一米”障碍加速破除,彰显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温度。
截至目前,全州已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790户,提前完成“十四五”1600户改造任务的112%,有效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3位听障残疾人顺利通过考试,成为我州首批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听障人士。
举办“数字生活”沟通无障碍活动,帮助残疾人学习盲人智能手机及无障碍信息软件操作;开展无障碍阅读和观影体验活动,提升残疾人数字素养与信息获取能力,助力他们更好融入数字化社会,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文化生活。
开设广播栏目“让你听到我的声音”,制作《残疾人家门口创业系列报道》及专题片《绽放》《用爱搭桥 跨越“无碍”——德宏州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纪实》;举办政务手语培训,发布教学视频,开展手语推广。这些无障碍信息传播与社会融合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信息无障碍和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建设。
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我州各级残联正逐步让“有碍”变“有爱”,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法治守护,促进残疾预防和康复水平提升
2023年以来,州县(市)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积极推动预防、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医疗、社会服务资源,筑牢残疾人身体功能恢复和社会融入的基础。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德宏州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德宏州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修订完善《德宏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细则(试行)》等,构建起坚实的政策保障体系,从制度上有效保障了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2023年,德宏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运营,依托该中心,州残联组织实施“蜗牛宝宝、重拾行走”关爱儿童脑健康专项行动,助推残疾儿童康复质效提升,仅2024年就有59名脑瘫儿童享受到免费治疗。2024年,云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德宏站落户康复中心后,实现假肢肢具适配不出州,为残疾朋友带来更多、更新、更温暖的生活体验。
与此同时,我州扎实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项目,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残疾人辅具适配率、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四项指标均达100%。其中,服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4672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 2831人、农村低收入残疾人1856人及重度残疾人2576人;为955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
通过精准服务、精准干预、固本强基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残疾人康复民生,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康复服务基础不断夯实。
法治护航,点亮希望。我州将持续以法治为引领,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让残疾人权益保障更有力、服务供给更精准、社会氛围更包容,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位残疾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