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德宏州“一老一小”民生工程创新样本观察之一勺一筷幸福来
德宏团结报    07-17 14:55:37

老年人在幸福食堂用餐。

七月,小雨淅淅沥沥。晨雾尚未散尽,陇川农场社区管委会幸福食堂的窗棂间已溢出温润的米脂香。食堂老板唐万兴娴熟地切着新鲜猪肉,妻子张玉美正在熬煮排骨汤。灶台上烟火升腾,食堂内老人们轻声交谈,温馨的画面开启了新一天。

“开张第一天我就来了!”63岁的陈永红扶着90岁的母亲杨会芹走进餐厅,老人指着桌上的菜欢喜地说:“今天有炒饵块,还有我喜欢的腌菜炒肉。”食堂开业后,这对母子便成了常客。陈永红是农场退休职工,过去每天花2小时买菜做饭,如今步行10分钟就能让母亲吃上营养均衡的饭菜。

“这里的菜口味清淡,少盐少油,完全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我妈每顿都能吃一小碗米饭。”陈永红说,食堂不仅解决了吃饭难题,更让他腾出更多时间陪伴母亲。

近年来,德宏州践行“让养老服务贴近家门”的理念,优先在留守、空巢、独居等老人集中居住的社区布点,全力构建中央厨房、片区食堂、助餐服务点三级联动的老年幸福食堂体系,为老人提供便捷的用餐体验。

不远处,退休教师何丽英正把当天的菜品分享给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独居的她曾为做饭发愁:“一个人做多浪费,做少了没滋味。这儿每顿提供十多个菜,顿顿不重样,既实惠又卫生。”这里还是社交的舞台,老人们围坐聊天,孤独感瞬间消散。“以前总闷在家里,如今饭后还能去老年活动室娱乐,日子有滋有味。”何丽英笑着说。

幸福食堂的吸引力源自对老年人需求的细致考量。唐万兴曾在企业食堂当过主厨,妻子张玉美有多年餐饮管理经验。“周末女儿和女婿来帮忙,人多也能应对。”唐万兴说,农场老人多,开办食堂就是方便大家吃上一口热乎饭。每天清晨,他亲自去集市采买新鲜食材,精心准备10余道菜肴,搭配咸菜“提味”,兼顾口味与健康。

对68岁的杨梅来说,幸福食堂是新生活的钥匙,让她省出更多时间和老伙伴们娱乐。“退休工资够花,没了后顾之忧,就该做开心的事。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晚年更舒心!”

中午11点,食堂座无虚席。老人们边吃边聊,笑声与饭菜的香味弥漫餐厅。一个小小的乡镇食堂自开业便迅速成为温暖中心,日均用餐150人,周末或集市日超过200人。它不仅提供了便捷的用餐服务,还通过优惠政策解决周边独居、高龄老年人群“做饭难”“吃饭愁”问题,成为养老暖心工程。

从“吃饱”到“吃好”,从“独居的寂寞”到“群体的热闹”,幸福食堂正用一筷一勺烹出晚年幸福滋味。目前全州建有幸福食堂12家,覆盖5个县(市)和部分乡镇(街道、农场社区),每月助餐约2万人次。党的政策托底,基层服务贴心,让“老有所养”化作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家常菜,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蒋薇 杨国平 寸超 文/图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