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层治理中人手不足、队伍不强等“小马拉大车”难题,泸西县创新推行社区“红邻合伙人”治理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效聚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新兴领域等多元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破解社区资源分散、服务单一的困境,“红邻合伙人”机制通过联建共建,将全县7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社会组织2100名党员以及150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等分散资源拧成“一股绳”,共同协商制定“群众需求清单+资源共享清单+项目服务清单”3张清单,明确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等合作内容,激发“小社区”释放服务群众“大能量”。通过月度联席会议,由“红邻合伙人”搭台,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单位负责人与小区物业人员、业委会代表、热心居民共同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关系社区公共利益的事项。目前,已开展议事协商70余次,协调解决楼顶漏水、电动车充电等民生难题110余件。
“红邻合伙人”主动搭建政府与社区联动桥梁,依托全县210个网格,将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象服务管理、居民“两险”收缴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事项精准下沉。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整合139支巾帼志愿服务队、11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0名基层治理专干等力量,推动服务常态化进网格——深入网格化解诉求、浮出网格主动服务、下沉网格配合治理。这一模式有效汇聚各方资源于社区,成功规范了金林花园小区100余辆电动车停放区域,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乱停乱放问题,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社区治理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吸纳新兴领域力量,将快递员、外卖员纳入“基层治理朋友圈”,引导其通过“随手拍”“随时报”等方式即时上报问题30余个,使基层治理力量从社区“小队伍”扩展为辖区各方参与的“大联盟”。
“红邻合伙人”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出系列特色服务项目:针对老年人群体就医不便的问题,积极对接妇幼保健院开设“健康驿站”,定期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针对社区老年人、孩子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积极盘活辖区内场馆资源,免费提供“红邻暖家”“幸福食堂”等活动场地,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针对社区居民法律咨询难、纠纷调解难的问题,对接该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成员单位,高效处置热点难点问题,调处成功率达96%;针对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维修难问题,联合君澜物业、建欣物业等新经济组织成立“红色管家团”,提供便捷服务。这些举措有效破解了资源供需错位难题,实现了“小力量”汇聚服务“大能量”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