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丽江市祥和街道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引擎 驱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云南日报    07-18 08:14:21

以前遇到矛盾不知道找谁,现在来综治中心,不仅有人帮忙解决问题,还能当场咨询法律问题。作为丽江市古城区核心街道,祥和街道直面城中村治理难题、经济纠纷高发、重点人群服务短板等挑战,以法治为引领,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化解“终点站”与法治为民“前沿阵地”,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升级、队伍优化三轮驱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祥和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法律服务小院。 通讯员贺琰/摄

2025年春节前夕,数名农民工因某酒店欠薪聚集维权。祥和街道综治中心联动信访、人社等部门成立调解专班。工作组一边安抚农民工情绪、普及维权渠道,一边向酒店负责人阐明法律后果,经多轮协商促成欠薪当场结清。这起纠纷的高效处置,正是街道协同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该街道严格落实综治中心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规范化要求,通过构建矛盾发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依法办理、动态管理、闭环督导的全流程闭环体系,确保治理流程规范有序。同时,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平台,实现网格员巡查信息、重复报警数据等实时共享;在队伍建设上以常驻、轮驻结合的模式,整合党政部门与司法机关力量,形成专兼结合、司法下沉的立体化队伍格局。

“我们是全区矛盾纠纷调处量最多的街道之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贺琰介绍,通过“吹哨报到”机制,街道与入驻单位紧密协作,将网格员巡查、重复报警等渠道收集的各类风险隐患信息,统一纳入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实现快速响应、协同处置,从而高效化解大量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

街道还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吸纳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组建专业化调解队伍,与法院派驻团队建立深度协作机制,推出“社区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该模式运行以来,已化解纠纷60余件,有效促成诉前调解,大大降低群众维权时间成本和投入成本。

此外,群防群治队伍还深度融入基层普法工作。通过在社区广场设立法律咨询点、开展“法治故事会”等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行宣讲。在矛盾调解现场,队员们以真实案例释法说理,实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社会效果,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在深化普法宣传、筑牢法治根基的同时,祥和街道更以精细网格管理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街道将6个社区划分为42个社区网格、822个微网格,网格员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截至目前,祥和街道综治中心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成功调解率达90%;开展300余场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覆盖群众4万人次;精准开展关爱帮扶310余人次。(云南日报 记者和茜)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