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标新时期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改革举措,紧紧牵住人才“引育留用”的牛鼻子,完善引才机制,推动人才回流,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打造人才汇聚“新磁场”。
聚集青年创新创业
开远市2024年度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评选中,42个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七大领域,累计发放奖补资金28.5万元。这场“人才选树”行动,展现了开远市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勾勒出一幅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在开远市灵泉街道三台铺村,漫山遍野的梨树郁郁葱葱,37岁的罗建国正在梨园中查看梨树结果情况。这位曾经的村委会委员,如今已是年收梨1800吨的产业带头人。他的蜕变正是开远市人才培育工程的生动注脚。
通过市级专家、乡镇干部、创业导师的三级帮扶体系,开远市建立覆盖148名创业青年的动态人才库,采取实地走访、定制培训、资源对接的培育模式,帮助返乡青年实现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领军”的跨越式发展。
开远市注重挖掘本土人才潜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和基层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在此次入选项目负责人中,30至40岁的中坚力量占比85.71%,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达90.48%,少数民族创业者占64.29%。这些数据折射出开远市人才工作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潜力的鲜明导向。
在羊街乡的鲜花大棚里,21岁的毛永军正通过抖音直播展示新研发的永生花产品。这位“00后”电商新农人月销鲜花2.5万束左右。为破解鲜切花冷链运输难题,他成功研发永生花产品,打开花卉销售新渠道,带动50余户花农实现月均增收3000元。
类似这样通过创新实现规模种养、联农带农的案例还有很多。小龙潭镇22岁的娄应韬运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开展规模化种养,带动稳定就业9人,年发放工资10万元;中和营镇34岁的邹天晟围绕种植红薯、蔬菜建设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110余个就业岗位,年发放工资100万元,帮助种植户月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随着青年创新创业领航计划深入推进,开远市正在形成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当地已建立创业导师库、项目资源库、政策支持库三大服务平台,未来将让更多青年人才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培优育强后备力量
在弥勒市,“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精准化储备、系统化培育、规范化管理,培优育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为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梯队结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人才支撑。
弥勒市着力构建市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级储备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力盘活乡村人才资源,通过拓宽源头“储苗子”构建协同式责任链条,印发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方案,推行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开展专项指导。统筹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逐村走访摸排,通过谈心谈话、入户走访、座谈了解等形式,全面摸清各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后备力量储备等情况,研究培养对策。建立过程督导、成效评估的管理机制,将后备力量培育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统筹年龄、学历、能力结构,各村(社区)动态储备2至3名后备“领头雁”,全市累计储备后备力量213名。
聚焦能力提升、实践锻炼两个重点方向,弥勒市实施集中培训、导师帮带、跟岗锻炼3项举措,通过靶向施策“铺好路子”,打造专业化培育链条。坚持选优、育强、管严、用活原则,将后备力量培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构建理论培训、学历提升、实践淬炼的立体化培育体系,与市委党校联动举办专题培训班,开设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课程模块,实现后备力量培训全覆盖。实施学历提升计划,联合云南开放大学设立“乡村振兴专班”,87名后备力量通过“双提升”行动实现学历提升。建立导师帮带制,组织102名现任党组织书记与后备力量结对,通过跟班学习、项目领办加速成长,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岗位实战练兵,后备力量主动认领集体经济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带动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800余万元。
弥勒市还通过动态考评“搭台子”完善闭环式管理链条,建立“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数字化管理体系,实行季度研判、年度考核双轨机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履职不力人员延长培养期。建立“能进能出”良性循环机制,设置政治素养、履职能力、群众评价等6项指标,将表现优异者纳入重点培养储备库,调整退出本领不合格对象,确保队伍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建立适岗培养机制,设立村务助理、网格管理员等实践岗位126个,择优选拔19名优秀后备力量担任村民小组长或兼任村务监督委员,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监督,在实践中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培养、考察、使用闭环管理。
离任交接清楚规范
近年来,针对领导干部变动后工作交接不规范、不及时、不明白等问题,屏边苗族自治县以完善“一套机制”、细化“五维清单”、紧扣“两条主线”的“152”措施规范领导干部变动交接工作,让领导干部离任交接交得清爽、接得明白。
屏边县着力健全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制度,在制定出台《屏边县县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办法(试行)》基础上,补充下发“进一步规范县管科级干部离任交接工作的通知”,延伸领导干部离任交接触角,将所有县管科级干部纳入离任交接管理范围,制定前置提醒、联合审查、透明交接、组织备案等系列交接工作机制,有力推动离任交接的各项工作高效衔接。
“近三年来,县委组织部共留档备案单位‘一把手’《离任交接书》56份,交接双方所在单位新增留档一般领导干部《离任交接书》158份。”屏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美芝介绍,把所有县管科级干部纳入离任交接管理范围,全县县管科级干部在岗位调整后进入角色更快、推动工作更有力,运行下来效果很好。
为确保工作交接全覆盖、无遗漏,当地明确交接内容,制定重要工作事项、财政财务事项、重大信访和社会稳定事项、干部人事、需要交接的其他事项等5张交接清单,从主要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进展情况、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以及巡视巡察、经济审计需要整改的问题等细化16项具体交接内容,防止离任干部交“糊涂账”、接任干部接“糊涂棒”。
紧扣交接责任和交接成效两条主线,该县组织部门联合纪检、审计、财政、信访等部门,对交接工作全程监督和跟踪问效。对有交接不实、交接不清、久拖不交、交后不理等具体情形的,不予办理组织、工资关系转接等手续,并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倒逼领导干部严格落实交接责任。
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蹲点调研、干部分析研判等方式,对交接后的重大项目进度、重大社会维稳问题、遗留疑难问题等处理情况亦全程监督,促使接任领导主动“担责理旧账”。三年来,屏边县通过领导干部变动交接,解决关乎推动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事项113件。(云南日报 记者饶勇 通讯员漆保林 杨智超 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