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民生惠边|走进勐腊 感受中老合作的温度和细节
昆明信息港    07-18 14:35:54

图片1

7月13日上午,围绕“周边惠民”主题,北京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勐腊职业高中和勐腊县人民医院展开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老挝学生在华成长路径与中老双语医疗服务体系,以微观视角观察国家间人文互嵌的真实现场。

教育共育:老挝青年在中国的“毕业季”

上午9:10,第一小组到达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该校近年来面向老挝招生,已逐步形成中老职业教育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在校史展厅内,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学校荣誉墙、学生风采展示区,从一张张毕业照中,看见中老教育命运共同体的成长轨迹。

图片2

在与教师依腊金登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该校为老挝学生量身定制中文教学内容,并配合实训课程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毕业生主要返回老挝从事旅游、服务、物流等行业。

校长周渤则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中老职教合作政策支持、老挝学生资助计划与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作为边境职业院校,学校承担着文化交流与技能培养的双重职责,也希望通过教育为更多周边青年打开发展的窗口。

医疗协作:“中老翻译官”的边境问诊日常

随后,实践团第二小组抵达勐腊县人民医院。作为云南面向老挝的重要窗口医院,该院自2013年起便设立老挝语翻译服务点,服务范围覆盖门诊、急诊、住院及远程诊疗多个环节,为跨境患者提供精准、及时的语言支持。

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医院内的中老双语导医咨询台、中外友好病房、5G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等重点功能区,系统了解医院在边境医疗合作中的机制建设与服务细节。

图片3

在随后的采访中,院长张学艳与县卫健局副局长郑梅芳分别从项目建设与政策推动层面出发,介绍了中老医疗互助机制的设立背景与发展成效。

图片4

同时,实践团采访了医院老挝语翻译员宋杖文与依香腊,了解他们在中老边境从医的个人经历与工作日常。从转诊接待到跨国实地走访,一场场双语交流背后,是语言与文化的桥梁搭建,更是对生命的细致回应。

图片5

实践观察:从医疗到教育,连接的是人心

本次实践是“周边惠民”主题调研的重要一站,从医院到学校,调研成员亲历了两类跨国服务体系对话,也切实感受到边境地区“惠民工程”的人文温度。语言不是屏障,而是通道;教育不是输出,而是共育。在“一带一路”与“澜湄合作”的背景下,中老之间的联系,正从基础设施拓展至生活场景,落在细节,也印在两国人民心里。此次调研为后续围绕中老文化互动、教育交流与民心相通的国际传播项目积累了丰富素材。

文字|王若暄 王一然

图片|翟天旸 侯雪晴 杨朝鸿 文天昳 史涵君 王若暄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