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实践团一行乘坐D87次动车前往磨憨口岸,围绕“记录中老铁路国际列车的独特体验,展现跨境人群故事与铁路服务细节”这一主题,在列车车厢内开展调研与采访实践,深入体验中老铁路的运行机制与文化交融氛围。
乘坐澜沧号到达磨憨站
为提升调研效率与采访深度,实践团成员分为两组,分别聚焦列车服务细节与跨境乘客体验两个维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
第一小组聚焦列车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采用“沉浸式”方式随车跟拍,全程记录乘务员的服务流程、工作节奏与岗位分工,系统了解中老国际列车在跨境运营中的工作规范与服务细节。通过近距离观察与互动,成员们切实感受到一线铁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
记录乘务人员日常工作
第二小组面向车厢乘客进行深度采访,选取了来自老挝、中国、印度、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旅客,围绕其个人背景、出行目的、乘车感受与对云南的印象展开交流。调研发现,中老铁路作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交通纽带,不仅便捷了人员往来,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采访中老铁路乘客
此外,实践团还与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老挝语学生实践团队展开互动,了解其参与中老交流的学习经历和实践计划,进一步拓展了调研的交流维度。
与老挝语专业同学交流
本次调研以纪实化视角,聚焦“互嵌实边、开放活边”的边疆发展理念,深入记录中老铁路的运行现状与人文图景。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基础设施与人文交流协同发展的理解,也为后续相关学术研究与传播实践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文字|杨泽欣
图片|杨泽欣 侯舒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