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帆入海共潮生丨云南可以向山东学什么
云南网    07-18 20:55:10

7月16日至18日,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山东省考察学习。从繁忙港口到创新企业、再到书香高校,6个考察点,目之所见、思之所及、学之所以,代表团在边看边学中解码先进经验,在边学边记中凝聚协作共识,既是一次对标先进的“取经之行”,更是一次携手向前的“聚力之约”。

看什么

青岛港:世界级大港的硬核实力

黄海岸边,巨轮不息,桥吊林立。在山东省的第一站,代表团来到世界第四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青岛港,实地探寻这座百年大港迈向世界一流的硬核密码。

青岛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14个,真正实现“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港口最亮眼的当属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十三次刷新世界纪录。在这里,全国首艘零碳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静静靠泊,作为全国首个可提供碳足迹服务的港口,青岛港正将绿色转型转化为提升全球服务能级的新引擎。

学什么

“港口流量”这样变经济增量

当数据、算法、自动驾驶成为了港口的新基石,这座百年大港的升级之路,为云南提供了多维度的学习样本。

升级之路的突破点就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前不久,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的优异成绩,第十三次刷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这个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领航者”屡创效率新高,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现有系统的融合,通过更加精准地调度资源,优化作业流程,从而挖掘效率提升的新空间。

以创新为翼、以开放为帆,当前,青岛港站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基石上,以全链条升级为引擎,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港口流量”变经济增量,也为云南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了前沿示范。

看什么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硬实力与生态布局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创业板第一股”而闻名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户外箱式电力产品的集成设计与研发生产,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设备研发生产基地。2014年,特锐德二次创业成立特来电,进军电动汽车充电领域。作为在充电网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特来电10年间几乎是在“无人区”摸索前行,将民营企业创新的闯劲和韧劲展现得淋漓尽致。

学什么

探寻绿色能源新解法

走进特锐德总部大楼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科技气息。这栋大楼将新能源、新交通与新建筑的理念完美融合,实现了多站合一的零碳智慧楼宇解决方案,破解从电力装备龙头到充电生态引领者的转型密码。

特来电以调度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可调负荷等资源为载体,“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正成为虚拟电厂的新主体,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佳路径。

从青岛生产基地到沙特沙漠腹地,特锐德沙特国家电网项目的成功投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立下典范。作为全球领先的预制舱式变电站集成解决方案专家,特锐德电力设备已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在独联体、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建成多个标杆项目,这也将为云南对接南亚东南亚电力基建需求开辟新径。

从箱变设备“单项冠军”到充电生态“链主企业”,特锐德以技术自主化定义行业标准,以数据网络化重构能源生态。当云南的绿色能源优势遇见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一场沿边开放与数字经济的共振,正蓄势待发。

看什么

海尔集团:全球生态品牌的“三重裂变”

从“海尔兄弟”“海尔冰箱”到“海尔智家”“海尔生物”……相信不同年龄的人脑海中都藏有关于海尔的记忆。始创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坚持原创科技,布局智慧住居生态、大健康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三大赛道,实现从家电巨头到三大生态赛道引领者的转型实践。

学什么

生态品牌的全球化实践

海尔集团旗下拥有海尔生物、盈康生命等上市公司,有着海尔、卡萨帝、Candy等全球化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构建了全球领先的大健康产业生态盈康一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

从“家电制造商”到“生态品牌缔造者”,海尔正以用户为中心编织全球创新网络。卡奥斯平台实现“用户直连工厂”,大大缩短定制化产品研发周期;全球化品牌战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为云南打造绿色制造、助力企业跨境出海、推动特色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范式。

近年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等品牌持续叫响,“诗意云南”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人居环境,更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也将成为承接大健康产业、文旅康养、智慧养老等产业的沃土。

看什么

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全能选手”的进阶之路

成立于2012年的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工重机”),从矿山机械起步,以600余项专利为基石,十多年间蝶变为覆盖“3+3+2”八大产业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矿车全球销量蝉联十年榜首,高空作业机械跃居世界第六,更以14家海外子公司和墨西哥制造基地织就全球服务网。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162亿元,出口额达44亿元,印证了中国智造的硬实力与韧性成长。

学什么

多维智造,链动全球

临工重机的转型故事,是一部传统制造企业拥抱全球化的教科书。

自成立以来,临工重机从单一的矿山机械发展为聚焦矿山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特种机械、关键零部件支持、后市场服务支持、金融及租赁支持、数字化产业、新能源产业的“3+3+2”八大产业,从机械制造延伸至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以“解决方案”替代单一产品,印证了产业链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的协同价值。

与此同时,临工重机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先后在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成立14家海外子公司,并于2023年正式投产启动墨西哥海外制造基地,实现服务全球化覆盖。其海外市场的精准布局,清晰表明“出海”战略绝非简单的产品销售,而是致力于扎根当地、提供深度服务的全球化深耕,对于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新高地的云南,契合度极高。

值得期待的是,未来临工重机将以云南为战略支点,布局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圈。借此机会,云南将得以更好地整合技术、服务与全球化资源,深耕制造、延伸服务、锚定创新,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看什么

浪潮集团:数字浪潮里的引领者

三十余年奔涌向前,浪潮集团织就覆盖计算装备、软件、云计算服务、新一代通信、大数据及若干应用场景的全面信息网,全球每十台服务器就有一台印刻“浪潮制造”。作为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服务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企业,浪潮集团现有浪潮信息、浪潮数字企业、浪潮软件3家上市公司。早在1993年,浪潮集团就选择加入云南的“朋友圈”,时至今日,已逐步完成了昆明浪潮云计算产业园、浪潮云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的建设。数字云南正借浪潮之力,稳步向前。

学什么

数字时代加速奔跑

从硬件到软件,再到企业数字化服务,浪潮三大上市主体以“服务器搭台、云服务织网、数据赋魂”的生态链,让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奔涌向千行百业,在国内市场的绝对领跑与海外疆域的疾速拓荒中双轨并行。

2017年,浪潮集团建成昆明浪潮云计算产业园并投入使用,该园区成为浪潮在总部以外投资建设的首个综合性产业园。2020年,浪潮云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落地投产,促进云南省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机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助推云南省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浪潮还承建了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云南省疫情监测指挥系统等项目,业务涵盖云南数字制造、数字教育、数字工会、数字政务、科技战疫、数字林业、数字生态、数字农业等方方面面,成为云南的最佳合伙人。

未来,云南也将依托昆明云计算产业园和云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借助浪潮的技术和产品优势进行数字云南建设工作,将数字化赋能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作用,为缅甸、越南、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看什么

山东大学:百年学府的“创新基因”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山东大学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地下工程、生殖医学等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校地协同联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山东大学也在积极探索实践,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山大方案”。

学什么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大学与云南的校地合作史上,滇中引水工程堪称最具标志性的合作典范。

作为国内目前在建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引调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建设面临极端复杂的地质挑战。一直以来,山东大学与云南双方围绕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世界性工程难题开展长期务实合作,以超前地质预报和灾害治理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应用示范,对全线工程建设风险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大学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山大学共同组建。面向遏制重大工程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障重大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与运维的国家战略需求,重点攻克“极端环境下隧道工程重大灾害长距离精准预报”“强扰动下隧道工程灾变演化机理及预警”等科技难题。

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持续深化校地教育、科技、人才合作……多年来,山东大学持续聚焦重大工程科技攻关,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卓有贡献。这些经验对云南破解重大工程建设难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趟海滨之行,行程虽紧凑但收获满满,代表团一次次在对标先进中更新理念思路,在观摩他山之石中学习先进经验,在眼睛向外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加速奔跑的云南正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激荡新的浪花。

撰文:杨萍 张梅焕 夏欣瞳 期俊军 李星佺 摄影:雷桐苏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