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电诈帝国的黄昏:从白家覆灭看大国跨境执法的决心与智慧
昆明信息港    07-22 14:59:43

“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会选择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2025年7月,戴着手铐的白所成在深圳审讯室里的忏悔,与其昔日“果敢王”的嚣张形成刺眼对比。这个曾掌控2000人武装、坐拥41个电诈园区的缅北第一犯罪家族,最终在中缅联合执法的雷霆行动中覆灭——3.1万起诈骗案、106亿元涉案资金、11吨毒品、6名中国公民死亡的血债,终被押上审判台。白家的兴衰不仅是一部犯罪集团的覆灭史,更折射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打击跨境犯罪的治理智慧升级。

军政犯罪复合体:权力庇护下的“国中之国”

政治特权武装化,构建犯罪闭环;白所成曾任果敢自治区主席,卸任后仍通过子女掌控警察营与民兵队,形成“万人之上”的绝对权威。其犯罪模式本质是军政特权资本化:以地方政权为外壳,武装力量为骨架,电诈园区为血肉。白家民兵大队长白应苍供述:“民兵靠电诈园区租金供养,金主靠我们武力保护诈骗”这种“以兵护诈、以诈养兵”的循环,使2000人武装沦为犯罪工具,甚至出现白所成微信下令“杀掉丢出去”的现代版“土皇帝”暴行。

产业化犯罪生态链,系统性剥削人命;白家牵头成立“果敢娱乐管理委员会”,以“推广证”形式将犯罪合法化47。园区内建立工业化惩戒体系:底层人员遭拔指甲、剁手指(如受害者廖某被砍两指);女性被武装胁迫卖淫,需缴3-8万“路费”才可离开;技术骨干拒开发诈骗技术则被关铁笼断粮。这种将人体与尊严彻底工具化的模式,暴露了资本与暴力媾合下的反文明本质。

跨境犯罪全球化:治理困境与产业链变异

地缘政治缝隙中的“犯罪避风港”;缅北长期处于缅甸中央政府管控薄弱地带,地方武装割据为犯罪提供温床。白家利用中缅边境管理差异,诱骗中国公民偷渡——所谓“背玉石”“报销旅费”的话术,使大量青年坠入“现代奴役陷阱”。更严峻的是,犯罪资本已全球化流动,凸显单边执法局限性。

数字技术赋能犯罪,挑战传统司法;电诈集团依托技术降维打击受害者:2024年深度伪造制作门槛降至“5分钟生成高精度换脸”。而白家园区日均拨出500万通诈骗电话,形成“招商-培训-诈骗-洗钱”全链条。当黑产效率远超司法响应速度,跨境电子取证、赃款追踪等成为新挑战。

大国执法新范式: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

跨国协同机制创新,破壁“犯罪护城河”;中国警方以澜湄执法合作为支点撬动僵局:与缅甸政府军配合端掉窝点。专案组五次深入缅北战区取证,200余城警力联动,最终在战火中押解白所成父子回国,彰显跨境司法主导权。

源头治理与生态修复并举;除抓捕5.7万名嫌犯外,中国同步推进三层次治理:切断犯罪输送链:严打边境偷渡,2024年云南偷渡案同比下降73%;挤压黑产生存空间:冻结涉案账户1.2万个,追赃38亿元;构建防诈免疫系统:在西南边境推行“数字反诈驿站”,用缅语主播揭露电诈真相,从根源消解“淘金梦”诱惑。

铸剑为犁:从武力清剿到文明秩序输出

白家覆灭非终点,长远观之,通过中老铁路等基建项目带动缅北经济转型,让青年不必“拿命换温饱”。当白所成在铁窗内幻想平凡人生时,那些受害者终于等来正义——这不仅是多条生命的告慰,更宣告一个真理:任何凌驾文明之上的黑暗帝国,终将在人类对光明的坚守中崩塌!(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张朝瑞)


编辑:张朝瑞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