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鸡鸣竹翠果飘香 思茅龙潭“三位一体”书写富民新答卷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07-25 15:44:44

在思茅区龙潭乡思彭农场的夏日畅想图景里,鸡舍中雏鸡争鸣,竹林中新笋破土,果树间蜜果盈枝。这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正是龙潭乡探索“养鸡场+甜龙竹+特色水果”三位一体立体种养模式结出的硕果。一条“短、中、长”周期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条正日益清晰,为龙潭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资源循环,点“粪”成金效益高

思彭农场作为龙潭乡的创新样板,其核心秘诀在于构建了一套高效的资源“内循环”。养鸡场每日产生的2—3吨鸡粪,经过专业沤肥处理,摇身一变成了宝贝。依托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这些有机肥被精准输送到200亩甜龙竹和500亩杨梅、荔枝林中。“循环模式能产生多重效益,不仅省下了三成化肥钱,竹笋亩产还能提高两成,果子也更甜了,糖度能高个2—3个度!”农场负责人彭绍洪介绍,在他的规划里,短期靠蛋鸡快速回笼资金,中期有优质竹笋提供稳定现金流,长期则坐享特色水果带来的丰厚收益,未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实现双赢。

图片

图片

蛋鸡养殖场内部。

党建引领,服务到家民心聚

“三位一体”模式能在龙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离不开龙潭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准服务。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甜龙竹种植专班,党员干部带头扎进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动员协调,手把手分解任务,重点推进龙潭村、老鲁寨村等核心种植区。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今年以来已开展3期“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技术,还组织2批种植户到倚象镇石膏箐村等先进点“取经”,把选苗、种植、修剪、水肥管理、防虫治病等关键技术送到农户手上。同时,大力推广“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以思彭农场为核心,已成功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链条各个环节,预计3年内年综合产值将突破千万元大关。

图片

蛋鸡养殖场下方的甜龙竹种植区。

破解难题,合力攻坚路更宽

新模式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部分农户对精细化管理技术心里没底、担心竹笋和水果多了销路不稳、加工储存配套跟不上等实际困难,龙潭乡党委精准发力,多点突破。一方面,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农户去曼歇坝村、石膏箐村看成功样板,算明白账;另一方面,把“竹产业贷款”等扶持政策掰开揉碎讲清楚,用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和收益预期打消顾虑。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深度融入“三位一体”模式,谋划引入竹笋初加工、冷链仓储等设施,补齐产业链短板,让农户不再为“竹笋怕烂、鲜果难存”发愁。目前,已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甜龙竹644亩,以甜龙竹产业为纽带,深化立体种养融合,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图片

水肥一体化滴灌的杨梅、荔枝种植区。

鸡粪滋养着挺拔的翠竹和香甜的果实,科技架起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桥梁,党旗下汇聚起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龙潭乡正以甜龙竹为生态之笔,以“短中长”结合的智慧之墨,在绿水青山间用心描绘着“点绿成金、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壮美新篇!

编辑:周姝雅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