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征收标准为每人单次缴费50元,单次缴费有效期为365天;缴费有效期内,缴款人经核验可不限次数进入丽江古城。
自2001年开征古城维护费以来,丽江古城始终深陷收费争议,其收费标准也几经调整,先后出现20元/人、80元/人、50元/人不同档次。
依据《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征收古城维护费具备地方立法支撑,其合法性在程序层面无可指摘。但程序合规不等于民间认同。“保护古城,人人有责;绝不踏入古城半步,坚决不让古城受损。”这是此次收费风波后网络上的一句热评。我们不禁要问,何以至此?一是,淄博、哈尔滨、天水等网红城市异军突起,当这类“讨好型城市”靠情绪和服务赢得人心时,丽江古城这套收费模式稍显生硬与傲慢。二是,丽江古城的收费标准存在信息不对称,部分人误以为8月1日后进古城就必须交费。但据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解释,团队游客一直由旅行社统一代收,散客不强制缴纳,现阶段仅在黑龙潭公园为散客设置收费查验点。三是,丽江等云南城市的旅游乱象此前频登负面热搜,让游客生出了对维护费的戒备,怀疑丽江借“保护古城”之名过度敛财。而且,根据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一季度涉旅典型行政处罚案件公示,丽江一旅行社向游客违规加收超3万元古城维护费。这说明古城维护费被某些旅行社异化为盈利工具,代收机制存在监管盲区。
丽江古城作为著名的开放型街区,其魅力正在于无边界感的文化神韵和人间烟火气。但未来,丽江古城或将筑起“收费墙”。根据《丽江古城维护费征稽支队2025年预算公开》,丽江古城计划开发古维费入城核验系统、设置入城核验点、安装智能闸机,并雇用580名劳务人员承担核验点24小时值守工作。此番操作下来,丽江古城每年的运行成本又要一增再增,这或许也是此次丽江出现“未按照规定缴纳维护费的,由古城保护管理机构责令缴纳”这类强硬表述的原因之一。可若仅依赖技术升级和强制征收,丽江古城恐陷入“管控越严,抵触越强”的恶性循环。前车之鉴便是2016年的丽江商户罢工抗议围城收费事件。强制设卡收费,不仅可能导致游客量下降和商户抵制,还可能让居民不满“回家要过收费关卡”。
不可否认,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的管理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单纯地收费或免费都不能一劳永逸,关键在于找到文物保护的平衡点。如果丽江古城在收取维护费后,还存在资金流向透明度不足、古城维修方案不明、古城过度商业化、配套治理措施缺乏等问题,类似的争议只会重复上演。
有鉴于此,丽江有必要建立维护资金的“透明账本”,公开维护费收入、使用明细、维修项目清单、维修进度,并建立支出明细报告常态化公开制度,让游客看到自己的钱真正用于保护古城文化风貌;邀请第三方机构介入,既评估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覆盖必要维护成本,同时追踪资金流向,确保每笔资金都对应具体的维护项目;科学规划古城开发,遏制过度商业化,通过扶持纳西手工艺、开发非遗体验店和民族餐饮馆等方式保护古城文化内核,将维护费转化为游客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建立由游客、商户、居民、专家及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机制,在政策制定前尽可能倾听民意,提升收费政策的公信力。(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普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