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自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大庆师范学院的学生们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鸡冠山,开展“同走抗联路、同唱抗联歌、同吃抗联饭”等活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生王子涵表示:“在这里感受到了先烈们的不易,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景区鸡冠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域,存留林下军垦密营、储藏窖密营、军事工事密营、后方基地密营等各种密营遗址群10处、遗址337个,战壕、交通壕1610延长米,涵盖革命文物十三类百余种近万件。
据木兰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张旭生介绍,国家文物局印发的《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要实施黑龙江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为鸡冠山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提供了政策性依据。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黑龙江对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出土革命文物3724件,其中作战类遗物占比最高,达2800件,为东北抗联史研究和密营遗址的考证、认证提供有力的支撑。
木兰县围绕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大力推动红色文化设施、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活动等建设和发展。先后修建了大转山登山石阶和通往小转山、簸箕掌密营的木质栈道板,提升了红色抗联旅游路线的体验感和舒适度。当地将位于鸡冠山脚下、曾是东北抗联补给站和情报站的木兰县广信村三门徐屯打造成集红色抗联路、红色文化主题宣传墙、抗联柳家酒坊等多处红色文化设施于一体的红色抗联小镇,成为广大游客的红色打卡点。
木兰县除了对密营遗址群采取安装保护围栏、说明牌、警示牌及修建遗址纪念碑等保护性措施外,还利用鸡冠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研学基地;打造火烧营储藏区、大小转山军事防御区、簸箕掌核心密营区;修建抗联第三军生产生活和训练场景体验区、傻子庙地下交通站、密营党校等红色设施,为开展红色文化游提供助力。
木兰县还推出了“木兰抗日根据地在东北抗战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绣出老区木兰新希望”等系列红色主题教育课程,让党员干部群众深入了解抗联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同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由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红色抗联小镇、鸡冠山抗联密营遗址群、密林党校组成的“四点一线”红色体验游线路,既有抗联民宿、特色食品,也有生态景观、红色文创,多种业态交融,吸引众多游客。“这条红色线路既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又让我们看到了美景,还购买了美物,收获颇丰。”来自北京的游客张锋说。
为传播鸡冠山红色文化,木兰县近年来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创作了诗歌《爱在鸡冠山》、歌曲《鸡冠山之恋》、快板《红红的鸡冠山》、国画《风雨鸡冠山》等赞美、讴歌鸡冠山的红色文艺作品,并在广场系列演出、四季农民村晚、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各项活动中进行展示,提升了鸡冠山的知名度,每年引客10多万人次走进鸡冠山接受红色教育。
木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剑超说:“鸡冠山的红色故事比比皆是,激励我们团结一心,排除万难,为党旗争光,为国旗添彩。”
(中国文化报 记者张建友)
木兰县文物工作者进行考古发掘 木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