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一场以“致敬军嫂”为主题的文艺展演在江西艺术中心上演。来自江西各地的11位军嫂代表,与群众文化工作者和“赣文轻骑兵”同台演出。当军嫂的歌声与观众的掌声在剧场内交织回响,当亲子活动的欢笑与军营训练的号角遥相呼应,这个夏天,江西以群众文化为纽带,将军民鱼水情编织成一幅生动的文化长卷。
今年,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江西省军区政治工作局、陆军步兵学院政治工作处、武警江西省总队政治工作部主办,江西省文化馆承办的2025年“颂党恩·迎八一”庆祝建军98周年致敬军嫂系列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故事征集与展播、美育课堂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群众心中激荡起尊崇军人、礼赞军嫂的强烈共鸣。
美丽军嫂圆梦舞台
2025年“颂党恩·迎八一”江西省庆祝建军98周年“致敬军嫂”文艺展演打破传统晚会框架,以剧为骨,以情为魂,“军民融合一家亲”“生死不分离”“将岁月过成诗”“谁说女子不如男”“把爱捧给你”5个篇章层层递进,巧妙融合歌曲、舞蹈、小戏、沙画、柔术、芭蕾、滚环等艺术形式,将宏大的军民融合主题浓缩为可触可感的情感叙事,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场有品质、有温度、有故事的文艺演出。
歌舞《军民融合一家亲》中,军嫂嘹亮的歌声传递出军功章背后的荣光与自豪;配乐情景讲述《委屈》聚焦军嫂小何的真实经历,艺术再现军嫂的坚韧与担当;《32天6小时17分28秒的奔赴》通过沙画与讲述相融合的形式,铺展军嫂孙宇携子渡海探望丈夫的颠簸旅程,将漫长等待中的深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军嫂修炼手册》用舞步展现她们在柴米油盐中淬炼出的生活智慧……多样艺术形式与真实故事的碰撞,让军嫂的奉献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成为可触、可感的温度与力量。“演出将军嫂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度让我和孩子热泪盈眶。音乐和节目都是原创的,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军嫂的才华和坚韧,向她们致敬。”观众花红说。
美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敬意不仅在聚光灯下闪耀,更在润物无声的美育课堂中生根发芽。江西省各级文化馆精心打造“致敬军嫂”亲子美育大课堂活动,以传统技艺为桥、以亲子互动为纽带,将对军嫂的敬意融入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之中,奏响“军民同心、家国共荣”的动人乐章。
在陆军步兵学院,“小军娃”们在传统扎染技艺中注入迷彩元素,扎染作品既有非遗技艺的灵动,又透着军人子女的刚毅;在南昌青山湖区的面塑体验活动中,20组军嫂家庭跟着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孩子们捏出的小小军人玩偶,成为送给爸爸最特别的节日礼物;在景德镇,通过“赣文轻骑兵”的帮助,军嫂与孩子们围坐一起,用泥塑捏出“军人爸爸”的形象。此外,宜春的非遗漆扇制作、赣州的弦丝画制作、新余的非遗剪纸……一堂堂特殊的“美育课”,为军人家庭提供了高质量亲子互动平台,并将红色文化和非遗技艺等巧妙地融入其中,让美育成为传递情感、弘扬八一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纽带。
动人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军嫂的珍爱”作品征集与展播活动正火热开展。江西省近50位军嫂踊跃参与,93张珍贵照片与43个动人故事汇聚成光。一枚闪亮的军功章,映照着无悔的支持与荣光;一张跨越山海的旅行合影,呈现出聚少离多中的浪漫坚守;一封封泛黄却字字千钧的两地书,针针线线编织的领花手链,孩子稚嫩画笔下的“军人爸爸”……这些浸润岁月痕迹的“珍爱之物”,件件都是献给家与国的无字情书,无声诉说着相遇的缘、相守的韧与相知的念。
江西省文化馆敏锐捕捉这些物品背后的价值,将其从个人记忆升华为承载时代精神、展现军嫂风貌、印证军民鱼水情的独特文化符号。镜头与文字背后,更站立着新时代军嫂独立坚韧的群像:她们是讲台耕耘的教师、服务公众的公务员、开拓进取的创业者、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在各自的“战场”上,她们以柔肩担起家与国的双重重任,用平凡铸就非凡。这些真实动人的故事,通过文化馆的平台广泛传播,深深触动着群众心弦,将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理念,转化为全社会的情感共鸣与自觉行动,凝聚起支持国防、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赣鄱红土地,拥军优属的深情厚谊源远流长。我们以文化为媒,就是要让这份精神力量激励更多人。”江西省文化馆馆长李媛媛表示,文艺展演、美育课堂、故事展播化作爱国拥军的三重礼赞,让感人的事迹通过文化的力量广泛传唱,为谱写新时代军民同心筑梦的壮丽篇章注入更坚实、更温暖的文化动能。(中国文化报 记者王竹青)
军嫂在“颂党恩·迎八一”江西省庆祝建军98周年“致敬军嫂”文艺展演上一展歌喉
江西省文化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