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记者获悉,近年来,昆明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已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
近年来,昆明加大防震减灾资金投入,不断夯实监测预报预警基础,地震应急响应能力持续增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场景日趋多样。目前,已建成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馆,科普馆自2025年2月13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待科普教育700余人次。昆明不断加强地震预警终端建设,全市共安装3200套地震预警终端,并推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和巨灾防范工程建设。目前,巨灾防范工程已经完成,实验场建设工程部分站点已完成前期工作,预计2027年完成建设。
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昆明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市监测台站由11个测震台站(包括3个水库专用监测台)、14个数字化地球物理前兆观测台站、142个定点宏观观测点组成。观测范围涵盖水库、龙潭、水井、养殖场等,发现异常后定点宏观观测员立即上报并开展调查落实,做到调查核实不过夜,并有针对性开展震情跟踪分析工作。同时,全市加强地震预警工程建设,目前,昆明市辖区已建有15个基准站、28个基本站、64个一般站(含磨憨2个),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目前全部台站正常运行。
为做好地震灾害预防,昆明积极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持续加强对重大工程、重要工程、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监管现场检查。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初步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昆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积极统筹各方救援力量,持续推进“五位一体”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依托部队、企事业等单位建立3000余人的生命救援、医疗救护、抢通排险“1+22”的综合应急队伍,建成300余人的昆明市直属应急救援队;12个县(市)区共组建71支应急救援队伍,合计6000余人,103个乡镇(街道)、860个村(社区)组建1.2万余人的应急队伍,全市已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指挥专业队伍。同时,将蓝天救援队、山鹰救援中心、黑豹救援队等社会应急力量纳入全市应急队伍管理。组建覆盖5大类30个行业、600余人的市级应急专家库,为昆明中长期公共安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意见建议,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咨询。
昆明加强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物资储备体系,全市设有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库,各县(市)区设有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乡镇(街道)设有救灾物资储备点。全市强化物资储备保障,昆明市本级现储备救灾物资16个品类65852件,县区级储备救灾物资188266件,重点乡镇按照不少于50顶帐篷、100床棉被、100件大衣的标准进行储备,确保物资储备充足。(昆明信息港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