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宜良县北古城镇安南村:村民捐款“小爱心”推动乡村发展“大跨步”
昆明信息港    08-04 11:23:14

“我捐2000元,可以修一下村内道路。”北古城镇安南村村民李国明说道。

“我捐5000元,这些钱从社区基金支出,可以帮助村里的贫困生上学。”村民李荣云说。

......

7月18日,宜良县北古城镇安南村举办社区基金募捐仪式,37名村民共计捐款6.1 余万元。作为一个偏远的山区村,这一笔笔厚重的捐款,彰显了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村民助力家乡发展的决心。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激发村民参与自治的热情,安南村党委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引擎”。

勇当“主攻手” 笃行富民之举

建强班子战斗堡垒。安南村“两委”班子现有成员8名,村党委通过持续拓宽人才储备渠道,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库,常态化储备2名35岁以下后备人才。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十户长行动”模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4支,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安南村铺开了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网。

拓宽产业致富渠道。班子成员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立足安南村优势,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多渠道引进万寿菊、朝天椒、板栗等经济作物。目前,下辖4个村小组共种植万寿菊153户800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种植朝天椒76户280亩,实现产值100余万元;种植板栗1500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通过党员带头以点带面传授经验,下辖兑窝田小组整村栽桑养蚕,种植桑树60万棵,实现产值100 余万元。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头号工程”,实施大棚养鸡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建成能够容纳2万只肉鸡的养殖基地1个,实现村集体每年5万元的集体收入;依托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50万资金入股龙兴水厂,初步实现每年分红2万元。按比例提取集体经济收入进社区基金,为社区基金注入“源头活水”。

敢为“先行者” 孕育基层治理新活力

激活社区基金“造血功能”。 安南村社区基金的成立,为村内治理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更好地助力社区解决辖区居民的难题和烦心事。为了筹集社区基金,安南村党委积极发动辖区内村民自发捐款。同时,积极动员辖区内资源承租商、在外创业成功者、爱心人士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基金筹建,捐赠善款,为社区基金筹得首笔资金。

建立社区基金“项目清单”。 积极搭建居民议事协商平台,依托“火塘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架起党群沟通桥梁,收集民情民意12条,编制闲置资源清单5条,将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匹配推动形成项目清单3个,依托社区基金逐步推进项目建设,为村民提供多元化便利服务,让“众筹”解决“众愁”。

让社区基金“阳光下运行”。 设立社区基金监管平台,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社区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透明化资金运作流程、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效化资金使用途径,让每一笔社区基金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争做“实干家” 补齐民生短板

修路便民办实事。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修路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切入点,在社区基金下设基础设施支出板块,加快推进村级道路维修养护,以基础设施带动安南村经济发展。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实现下辖4个村小组进村道路、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修建沙石路16公里,覆盖耕地2000余亩,硬化修建3公里与石林县接壤的连县公路,进一步为农产品输出和交易提供便利。

水系民生暖人心。积极争取上级项目,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扩建加固架格小一型水库1座,修建三面光水沟22公里,有效改善农户种地难问题。新建人饮水池1个,铺设水管七千多米;4个水池完成卫生清洁,更换水管,优化用水线路;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2座,建有村民活动场所4个,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公益服务。(供稿:宜良北古城镇党委)

编辑:杨锦佳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