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天艺园木雕传承馆里,来自广东的年轻人阿沙坐在工作台前正埋着头,聚精会神地在木板上雕刻着。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刀一划,把精美的图案通过手工雕刻的方式呈现出来。
去年3月份,阿沙和妻子到剑川县旅游遇见木雕便喜欢上这项精美工艺,于是他们留在剑川租了一处房子,阿沙跟着传承馆的师傅学习木雕。“这个作品我雕了一年。”阿沙介绍着正在雕刻的木雕作品,对于他来说,学好剑川木雕这项技艺难度大、时间漫长,但他仍然乐在其中。
剑川木雕对阿沙的吸引,在这里的雕刻时光里能找到答案。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素有“木雕之乡”之称,剑川木雕工艺起源于公元8世纪,发展于宋、元、明时期,全盛于清,其作为中国八大木雕流派之一,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3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剑川木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图案在匠人的刻刀下栩栩如生,作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剑川木雕主要集中体现与承载在庙宇、寺观和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民居建筑、家居装修上,通常采用高、浅、透、通等多种雕刻手法。“雕得金龙腾空舞,镂出金鸡报五更,刻成百鸟枝头唱,雕得花开引蜜蜂。”一首传统的白曲,生动吟唱出剑川木雕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效果。
近年来,剑川县积极推动“非遗+旅居”融合发展,围绕“非遗项目—传承人—传习所—文化生态区”层层递进,建立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创新推出“非遗体验工坊”“非遗研学课堂”等特色产品,开发木雕制作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剑川开启“非遗+旅居研学”的全新体验。游客可以跟随专业的木雕师傅学习木雕技艺,亲身感受锤斧刨凿间的雕刻时光。
阿沙所在的剑川天艺园木雕传承馆是当地推动非遗与旅居深度融合的文化地标。据了解,该传承馆主要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木雕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施顺华于2012年筹建,目前由木雕博物馆、木雕体验馆、当代木雕艺术馆三部分组成,馆藏和作品共有5000多件。走进木雕博物馆,这座在清代建成的白族“四合五天井”传统民居建筑古色古香,看着琳琅满目的展品,能感受到剑川木雕手艺人的“匠心、匠作、匠意”精神。在木雕体验馆,游客可以参与实木果盘的沉浸式木雕体验。传承馆开馆以来,已迎数十万中外游客,共赴木雕文化艺术之旅。
现在,阿沙每天都会到传承馆里学习木雕技艺,有时候坐下雕刻就是一整天。他很享受目前的生活,“还想在剑川继续待下去,这里的气候好、人也很好,不做木雕的时候,我们会遛遛狗,看看风景,体验这里的历史文化。”阿沙说。
当非遗遇见旅居,便铺展开一场关于文化、艺术与慢生活的深度体验。剑川木雕旅居提供了一种新的与时间对话的方式,刻刀划过木纹,这里的旅居人不仅雕刻物件,更雕刻着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云报全媒体记者 常旭辉 李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