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公坎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瓜农们正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西瓜装车,这些因科技种植而品质升级的西瓜,正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市场。作为边境村寨,公坎村如今的热闹景象,正是科技赋能下产业焕新的生动写照。
曾经的公坎村,长期依赖传统养殖和外出务工,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渠道狭窄。改变的关键,始于科技的“注入”。作为云南省科技特派队科技助农增收示范点,公坎村迎来了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从科学选种、精准施肥到田间管理,一系列科技种植技术的推广,让土地迸发新活力。
依托科技支撑,公坎村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零散土地,推广轮作套种技术,让有限的土地实现高效利用。村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作物,转而发展西瓜、四季豆、洋芋、芭蕉芋等“短、平、快”特色产业,产业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
科技赋能带来的实效,写在村民的收入单上。2025年,全村30亩西瓜产值达6万元;150亩四季豆产值75万元,250亩芭蕉芋产值65.5万元。村民李雄明的经历更具代表性:“以前种橡胶和玉米,收入有限。2024年跟着种四季豆,今年种了6亩收入0.9万元,产值是玉米的一倍;试种的35亩洋芋也收入0.7万元。”如今,越来越多村民跟着科技的“指挥棒”调整种植结构,增收底气越来越足。
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植,科技正为这个边境村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绘出产业兴旺的新图景。(临沧新闻网 记者付元刚 通讯员赵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