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公河的波涛中,一位被称为“活地图”的船长谭建华,用30万公里的航程书写了守护与传承的传奇。他不仅是湄公河上的“活地图”,更是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功勋艇长”,其经验与智慧正通过“谭建华航海工作室”代代相传。
谭建华的湄公河故事始于2010年。在湄公河“10·5”惨案后,他毅然从商船主转为边防警察,投身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面对湄公河缺乏系统航行资料的困境,他以“血泪经验”编写《澜沧江—湄公河航行参考图》《湄公河航道与引航》等教材,填补了流域技术空白。他独创的“手势操舵法”“大脑记忆”训练法,使徒弟在0.5秒内完成险滩应对,成为执法艇的“生命密码”。
传承,是谭建华最深的执念。他通过“谭建华航海工作室”系统化培养新一代,徒弟亓晓东、龙洋等已能独立巡航湄公河全程。他发明的“滑板式流线型舵”获国家专利,为老挝、缅甸同行提供技术支援。他常说:“守河的人,总有一天要交棒。”
谭建华的传承不仅是技术,更是精神。他将湄公河的“脾气”写入浪花,将生死经验化为“生命密码”。他用27年航程零事故的坚守,诠释了“湄公河卫士”的责任。如今,他的故事已超越个体,成为中老缅泰四国联合执法的象征,成为湄公河安全的“活地图”。(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记者手记:
谭建华的坚守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湄公河联合执法的缩影。他参与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巡逻,推动湄公河从“金三角”水域到“生命航道”的转变。他用行动诠释“守护湄公河的人,永不退休”的誓言。
谭建华的故事,是湄公河上“活地图”的传奇,更是新时代中国边疆守护者的精神写照。他用30万公里的航程,书写了“守护”与“传承”的时代篇章。(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