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富奇与农户一起分拣续断。
8月5日,走进昆明市宜良县富奇药业有限公司加工基地,几位大姐正在分拣续断。续断是啥?这名字对大多数人而言稍显陌生,但一提起金庸武侠世界里那能令断骨重生、伤残痊愈的“黑玉断续膏”,想必不少人都会眼前一亮。这个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神奇药膏,其主要成分就是续断。
基地一角,24岁的柯富奇正专注地指导着大家,依据不同层级分拣续断。今年9月,这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将带着获得省赛亚军的“续而不断”项目,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国赛舞台发起冲击。
创新工艺提升药效
别看柯富奇刚毕业,他创立的宜良县富奇药业有限公司,去年营收已超4000万元。柯富奇是宜良本地人,父亲从事药材收购,姐姐曾种过续断,却收效不佳,因为续断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关键成分皂苷含量还不稳定。从小就对中药材感兴趣的柯富奇,先后去文山学院和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算学成后回家助家人一臂之力。
学习中,柯富奇发现想提升续断的皂苷含量,得在种源和栽培工艺方面发力。云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他提供了助力,大学期间,好学的柯富奇主动联系上村子里做技术指导的专家,将自家情况告知对方,并邀请专家到地里查看。经过反复商讨、验证,柯富奇终于摸索出种植技术的“改良密匙”,那就是水漂育苗。水漂育苗能使侧根增多,主根、侧根同样健壮,大大提高了移栽成活率。通常情况下,直接播种出苗率约30%,而水漂育苗出苗率可达85%至91%。
此外,柯富奇选育的良种,不仅让原本细小的植株变得粗壮,高度增加15厘米至20厘米,直径增大0.5厘米左右,而且3周就可萌发,1个半月即可移栽。而传统种植的续断苗,一般要一两个月才能确定是否成活。
只有优质种苗还远远不够,柯富奇明白,要攻克续断皂苷含量不稳定的难题,还得在加工工艺上寻找突破点。他和团队自主研发出了酶促转化定向激活发汗技术,让续断的皂苷含量实现了可观的提升,转化率提升17.8%,远超市场水平,同时无效含量降低29.3%,不仅药效提升了,用药也更加安全。采用“优选种源+改良工艺”的方式,柯富奇成功将续断皂苷含量从4.99%提升至10.3%,最高时能超11%。最大的惊喜是,续断的生长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7个月至10个月。
2022年11月,柯富奇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宜良县富奇药业有限公司。在不断学习和实践摸索中,柯富奇已经成为种植续断领域的专家了。“续断9月至11月长根,会快速生长3个月”“未发汗的续断呈白色,发汗后的呈墨绿色”……柯富奇不仅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自家基地和续断种植知识,还会不定期组织公益讲座,为更多续断种植户带去技术指导和种植建议。
带动590户农户增收
因为品质好,柯富奇种植的续断总能卖上更好的价钱。今年,续断市场价格普遍下跌,但柯富奇种植基地的产品价格波动较小,靠的就是质量保障。去年,柯富奇的公司营收4595万元,利润超千万元。
自家收益好了,柯富奇成立了合作社,积极带动周边乃至更远地区农户种植增效。除了宜良县,他还在云南省陆良县、石林县、会泽县、富源县以及四川省凉山州等地,带动起590户农户种植续断。柯富奇的公司不仅给农户免费提供种苗、肥料、薄膜等生产物资,还签订了收购协议,约定按照高出市场价格进行收购。
每年土地整改期与续断种植期、生长期和采收期,柯富奇会带上团队伙伴,前往各个地区农户家中,对农户进行全流程技术指导,包括种植、初加工、发汗、分级挑选等。目前,他带动的590户农户,种植续断的年均收入达5.7万元,收益远优于种植其他农作物。
每年1月到6月续断育苗、晾晒、分级挑选等工作开展时,柯富奇会请村里农闲的村民到基地帮工,供吃供住,男女工日薪都在百元以上。每年,柯富奇季节性用工超1200人,作为宜良县较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了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目前,宜良县富奇药业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的9000亩续断连片种植基地和1.47万平方米标准化发汗车间,年产能可达4750吨,并与贵州同德等药企开展合作。同时,公司正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续断GAP基地,预计2026年建成国内首个续断GAP基地。
柯富奇明白,要把续断产业做大做强,自己还得持续提升。他已报考云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相信只有自身具备了更多硬实力,才能持续探索续断的精细加工、饮片生产等产业链环节,进一步推动续断产业升级。
柯富奇的基地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中医药大会“国内首家续断中药材品牌示范基地”。今年,他带着“续而不断”项目,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云南赛区斩获金奖并荣膺全省总决赛亚军。现在,他正带着8名团队成员积极备战国赛。柯富奇说:“续断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会继续在科研创新上发力,不断优化种植和加工技术,提升续断品质。同时,带动更多农户一起致富,让续断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他很期待能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让更多人了解续断,助力云南中药材产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昆明日报 记者杨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