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基层治理资源碎片化、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难题,牛栏江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空间共营式、公益联动式、共建升级式、治理内生式”四维共治体系,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联动多元主体、培育内生动力,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双提升”。
空间共营维度 盘活闲置资源 赋能产业升级
牛栏江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吸引市场主体合作开发闲置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场景。 罗帮村将废弃沼泽地改造为生态湿地公园,打造“向日葵花海观光区”“湿地栈道”等节点,举办湿地音乐节、农耕文化节等活动,年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花窝村创新采用“村民+合作社+代理商”模式,带动雪莲果、高山蜂蜜等农特产品销售。四营村盘活废弃砖厂,引入企业共建加工车间,打造临街商铺和四营宾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荒田村、古城村发展“烤烟+N”模式,积极探索烤烟套种黄豆、烤烟套种玉米等多元套餐轮种模式,同时发展林下养殖等产业,带动本村村民就近就业。
公益联动维度 精准服务“一老一小” 织密民生网络
整合志愿者、乡贤、专业机构力量,构建“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直达家门”公益网络,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针对“一老一小”的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带头参与移风易俗、环境治理、调解纠纷,2025年累计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活动10余次,如组织义诊进村、校后安全服务、孤寡老人送餐服务等,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全面推行网格管理,以村为单位,将全镇划分为16个大网格,146个小网格,推行“十户联防”,按照“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惑时有人解”工作法,党员结对帮扶独居老人、残障人士,2025年以来办结大病救助、法律调解等民生清单20项。
共建升级维度 政企民协同 破解民生痛点
牛栏江镇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推动政府、市场、村民三方共建共享。针对污水问题,实施“黑色消除”工程,封堵排污口,投入资金清淤河道20公里,清除垃圾淤泥8000立方米。同步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如秸秆还田、农膜回收等,打造“干净农田”。开展绿美乡村共建行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打造省级绿美村庄1个、市级22个,打造美丽庭院908户。罗帮村发动村民、企业捐赠花盆,将废弃角落改造为花园,清理“五堆”100余处,墙体彩绘融合舞龙文化,形成特色文化长廊。花窝村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利用本地石材资源打造“石头秘境”,实现“推窗见景”。
治理内生维度 培育群众自治 激发长效活力
挖掘本土能人参与治理,推动“干部主导”向“全民共治”转型。“村民说事会”闭环治理,罗帮村创新“说-议-办-评”机制,村民通过说事会推动道路硬化、矛盾调解等实事化解,群众满意度提升,信访量逐步下降。同时罗帮村“红黑榜+积分制”文明引领,将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制定“红黑十二条”获评县级十佳村规,评选“五星文明户”“最美庭院”多户。 镇级根据“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七个闭环”工作流程,将镇派出所、司法所、四营法庭、妇联等部门和16个村委会所掌握的八类特殊群体和“六类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收集、梳理、汇总,建立基础数据库,定期召开涉及部门联席会议进行分析研判并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实现纠纷“快调快审”,推动“矛盾不出村、信访零上行”。
下一步,牛栏江镇将持续深化“四维共治”体系,聚焦资源整合更高效、服务群众更精准、自治活力更充沛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让乡村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供稿:嵩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