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你想学的,文化馆“拼”给你
中国文化报    08-13 10:42:48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是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将破损瓷器用金属锔子进行修复的技术。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是在深圳,市民可以通过艺术拼团的形式来学习该技艺。锔瓷技艺传承人方瑞华介绍,这是一门公益课程,因为课程是学员主动发起的,所以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艺术拼团是深圳市文化馆于2024年11月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市民在“深艺通”小程序上发布门类、时间、区域场馆等拼团学艺需求,审核通过后,平台会生成拼团学艺链接。当报名人数达到15至20人后,深圳市文化馆就会匹配合适的师资、场馆,实现项目成团,顺利开课。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王全吉说,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多为供给主导型——公共文化机构提供什么,人们便接受什么,一些公共文化机构提供“菜单式服务”,人们能够“看单点菜”,但难以享受“菜单”之外的服务。而艺术拼团完全以市民文化需求驱动,实现了“市民想学什么,文化机构就提供什么”,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型。

“‘文化点单’‘文化菜单’虽然很受欢迎,但市民只能在文化馆制定的‘菜单’中选择。‘菜单’以外的需求应该怎么满足?”深圳市文化馆馆长曾昶说,“既然‘菜单’美中不足,那我们能不能大胆一点,由市民来发起需求?”于是,深圳市文化馆推出了艺术拼团,由市民端而不是从供给方发起需求,看看文化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匹配群众的需求。

曾昶说,深圳一直注重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艺术拼团是在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和现有基础后实行的惠民举措。为解决全民艺术普及面临的场地和师资问题,深圳市于2024年2月成立了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促进会,开发了“深艺通”微信小程序平台,一方面,构建起“1个总校+10个分校+N个社会服务点”的全民艺术普及总分校体系,整合了全市文化场馆的空闲时段资源;另一方面,组建了180多人的全民艺术普及推广员队伍,涵盖音乐、舞蹈、器乐、书画、非遗、生活美学等多个领域。当市民发起艺术拼团后,平台能迅速匹配到合适的场地和师资。

深圳市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促进会副会长戴波介绍,目前“深艺通”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8万,累计上线开展各类全民艺术普及项目592个(其中公益项目295个,普惠项目297个),培训课程超5000课次,服务人数超10万人次。该平台艺术拼团功能开放后,共收到市民发起的公益拼团576个、普惠拼团928个。除了常规项目外,市民还发起了很多小众化的拼团需求,如自由搏击、巴西柔术、趣玩彩泥萌工厂等。王全吉认为,艺术拼团精准供给优质文化服务,增强了文化馆服务的黏性,弥补了文化馆常规艺术培训课程的不足,提供了艺术普及的新路径。

目前,艺术拼团已在深圳市广泛开展。近期,深圳市福田区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舞蹈主题馆“市民艺校”,首批发布24门课程,每节课价格低至80元。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群众文体部部长匡文介绍,福田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置改革,推出了“一馆一策”机制改革,采取自主运营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模式,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谭昕表示,将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专业能力扎实的老师参与培训,确保教学质量。“在这么好的场地跟专业的老师学习,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身体的小毛病也有了明显的缓解。”深圳福田市民宋海军说。

除了公益服务外,市民和老师还可以发起远低于市场价的普惠性课程,以最低每节课50元的标准学到市场价格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节的课程。戴波介绍,目前平台提供的课程中,约7成为免费公益课,其余为低收费普惠课程。培训老师每上满5次公益课,就可以发起1次收费课程。“虽然课酬低于市场价,但老师不用自己花钱做推广、租场地,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费问题,也能激发老师的授课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高课程质量。”戴波说。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文化馆,一方面是没时间,另一方面是文化馆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需求。”曾昶说,艺术拼团以低收费模式,开发出一批特色化、提高型的课程,名额很快就被报满,“之前还担心,市民习惯了免费服务,现在要自己出钱,他们愿不愿意来。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一些市民发起锔瓷、树叶吹奏等小众课程拼团,成为“网红课程”。之前,深圳市各级文化馆没有开设过这类课程,文化馆工作人员甚至没想到会有市民感兴趣,如今才发现有此类需求的市民不在少数。王全吉认为,艺术拼团服务模式不仅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机会,也倒逼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发挥好资源整合作用。“艺术拼团不仅表现为相关课程完全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开设,还表现在上课时间等细节也跟着市民的实际需求走。”王全吉说。

目前,“深艺通”平台的日活用户超1万人次,公益课程上线秒空已成常态,普惠课程热度逐步上升,部分普惠课程一票难求。曾昶说,市民发起的大部分艺术拼团需求,都可以得到匹配,但是因为平台公益资源和可长期合作的场馆资源有限,因此尚有大部分市民发起的艺术拼团需求,特别是一些意想不到的需求,平台还无法及时匹配资源。接下来,将整合更多场馆资源及艺术人才资源,全面覆盖深圳市各区域各类型场馆,为市民群众提供范围更广、门类更多、质量更高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中国文化报 记者谭志红)

艺术拼团课程培训现场    深圳市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促进会供图

编辑:周菁(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