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警” 绣山河 “宜” 路生花 —— 宜良践行 “两山” 理念的藏蓝篇章
昆明信息港    08-16 11:32:40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滇中腹地的宜良正以生动实践诠释这一科学论断。南盘江如碧绸纵贯全境,136万亩森林铺展连绵绿意,宜良公安的藏蓝身影穿梭其间,以脚步为针、警务为线,“绣”出生态安澜,铺就富民繁花路。

狗街镇小哨社区15333亩林地曾深陷困境:耕地稀少致村民砍树垦荒,山林满目疮痍,邻里因争地频起冲突。宜良公安的介入成为转机,民警带着 “护林富民” 信念细化巡山路线,安装移动监控构建 “人防 + 技防” 网络,与乡镇、村委会、林场建立联动机制,让应急处置效率翻倍。他们对涉林案件 “零容忍”,连 “拾菌边界” 纠纷也耐心调解。老民警杨德宏一句 “山毁了明年谁都没菌采”,曾化解游客与村民的激烈冲突。

生态稳定后,宜良首创的 “包山拾菌” 模式结出硕果。2024年小哨干巴菌产量10吨、产值1300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0余万元。村民李大姐笑着说:“守菌每月能拿两三千工资,去年分红5000多,今年更要守好林子!” 保护山林已成全民共识。

守护山林需筑就坚实屏障。2023年4月雷击火灾后,环食药侦大队副大队长李鹏江率队在山高林密处排查两月锁定火源:“火灾、乱砍滥伐是插在山林的‘刀子’,伤生态更断民生。”防火期内,民警每日背行囊进山,单警装备、兵工铲开路,压缩饼干和雨衣应对天气,蚊虫叮咬的红斑成了 “勋章”。

他们不仅护草木,更护生灵。去年村民家闯入眼镜王蛇,杨德宏与同事精准捕捉移送;救下保护动物、护送受伤野生动物回归已成常态,他们成了专业 “生命护送员”。曾因毁林被处罚的村民老王,如今主动给民警发消息报异常,从 “对抗” 到 “并肩”,见证守护的温度。

南盘江作为珠江上游,其清浊关乎民生与生灵。过去污水直排、垃圾漂浮、电网偷渔屡见不鲜。宜良公安从 “小事” 抓起:清晨巡逻提醒清理垃圾、宣讲禁排规定;深夜蹲守打击偷渔。对违规者依法严惩形成震慑,如今一千多只白鹭定居,细鳞鱼重返浅滩,红嘴鸥越冬盘旋。

生态改善引发连锁反应:南盘江露营灯渐多,民宿生意红火,整改后的农家乐客满盈门。村民从 “捕鱼卖钱” 变 “护鱼迎客”,有人加入志愿队伍。“江水甜了,日子也甜了”,道出生态向好的民生喜悦。

“以前巡山护水怕‘出事’,现在盼山水‘生金’”,杨德宏的话道出宜良蜕变。这源于 “生态警务” 与 “旅游警务” 的深度融合:南盘江安全广播 24 小时播放,露营地救生设施齐全,林区智能监控自动报警。“林长 + 警长” 制筑牢防线,民警进社区、农家乐宣讲生态与安全理念,从 “执法者” 变身生态经济 “护航员”。

暮色中,山上传来采菌人笑声,江边游客闲谈,村口老板娘招呼民警喝热茶。这杯茶里藏着答案:当藏蓝与山水相融、守护与民生相连,“绿水青山” 便成了账本数字、农家乐香味、老人笑容,成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的鲜活注脚。

“警” 绣山河处,正是 “宜” 路生花时。宜良在 “两山” 理念指引下,正书写着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篇章。(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宜良县公安局供图)

编辑:曹月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